上海楼市调控加码,夫妻离异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指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节奏和增速,房子不满5年,全额免征增值税。

随后,深圳跟上脚步,夫妻双方只有一个人符合购房条件的,只能登记在有资质的名下,直接堵住假离婚购房的漏洞。这还不够,还发了一个公告,对涉嫌违规申购某楼盘的12名人员进行惩戒,直指所谓的“代持炒房”现象。

据了解,深圳将启用“购房意向登记系统”等,并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申购商品住房的购房人,采取停止使用该系统及合同网签系统3年等措施。

广州这边,还发了个提醒信,明确要求各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配合或协助业主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方式挂牌,不得配合或协助业主以非正常方式频繁调整已挂牌的房产出售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跟着,杭州也开始进一步加强调控,落户不满5年限购1套,还在住房限售方面做出规定,要求在新房公证摇号中签率小于或等于10%的,5年内不得转让;购房人以优先购买方式取得的商品住房,5年内不得转让。

换言之,杭州是一二线城市中,第一个针对“打新”房源限售的城市,这个创新措施,开了楼市调控的先河,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城市模仿。

沪广深杭四大城市接连出手,透露出了很强的信号意义。

这背后当然是有原因的。

1,各地房价又开始躁动不安了,必须第一时间遏制投机情绪。

中指院发了个报告,公布了全国100个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调查数据。

在2021年百城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均扩大,百城新建住宅均价15853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7%,同比上涨3.56%,涨幅分别扩大0.12和0.10个百分点。

百城二手住宅均价1554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32%,同比上涨3.22%,涨幅较上月分别扩大0.04和0.24个百分点。其中,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市场情绪依旧较高,东莞、扬州、金华等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居百城前列。

涨幅扩大的趋势,在去年末就已经初现端倪。

贝壳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全年二手住宅成交量增幅最大,约为26%;其次是广州,成交同比增幅为25%;

深圳同比增加23%,北京成交量同比增幅略低,为16%,但成交量及增幅均为2017年以来最高。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想遏制房地产市场再次上涨的势头,就必须有的放矢,先把领涨的沪广深杭等一线城市房价给摁住。

2,严控房贷,严查收入证明,这次有点不一样。

这一波楼市调控加码,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严控房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还要从1月初说起,央行今年建立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制度,把所有银行分为5档,设定两个上限,分别是“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房贷余额占比”。

六大国有大行(工农中建、邮政、交通)、国家开发银行为第一档,两个上限分别为40%和32.5%,在5档中最高。

招行、农发银行、浦发、中信、兴业等17家中型银行,为第二档,两个上限分别为27.5%和20%。

银行贷款流向房地产的比例,不能超过规定的这两道“红线”。

很多人以为,“限贷”新规的上限影响不大,加上还有2-4年的过渡期,不会影响房贷的发放。

然而,各家银行的反应,比我们预想中的更快速。

据媒体报道,有上海地区的大行也已经出现1月额度用完,本月停贷的现象。此外,工商银行面向上海地区的、购买一手二手及法拍房等个人住宅(商用除外)中所缴纳税费的分期贷款产品正被全面叫停。

据新京报报道,有股份行的业务人员表示,其所在的银行网点的房贷额度紧张。“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我们(网点)的房贷额度一直挺紧张的。总行今年的房贷额度没有之前那么充裕了,总行给额度,分行这边去抢。”

央视在1月31日报道称,继广州四大行上调个人房贷利率后,深圳各家银行对购房贷款的发放也谨慎了不少,对于个人购房者来说,银行审核也越来越严格。

不光是严控房贷额度,这次还严查“资金流水”和“收入证明”。

深圳有购房者称:现在购房审核非常严格,已经被打回来两次,第一次,是让提供能够覆盖房贷两倍以上每个月的资金收入流水。第二次,让他提供首付款的资金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一套刚需三房为例,动辄都到七八百万甚至千万,每个月还贷两三万,每个月的流水就要6万,在这样的要求下,不少“投机取巧”的收入证明,很难经得住银行严查。

不管是沪广深杭纷纷加码调控,还是央行的“限贷”措施,种种迹象表明:这次,楼市风向真的变了。

以前,我们见到的调控,大部分都是限购、限贷、限售和限价,比如提高购房门槛,限制多套房贷款,提高房屋转售年限。

如今,从央行到各大城市,再到每一家发放房贷的银行,开始把信贷流向、房贷占比当成“硬指标”来完成,甚至细化到资金流水、收入证明、购房资格的审批上来。

2021年房地产市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稳住房价,露头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