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金融业既可以有力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集聚大量资源。作为苏州金融业的关键力量,苏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责任重大。
更加突出主业、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积极主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对于苏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发展道路上的新要求,新期待。那么苏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又是如何践行的呢?值得我们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因为生于苏州、长于苏州,苏州银行总自带一种“娟秀感”。这种别样的气质,让苏州银行从一开始便显得与众不同。但真正让苏州银行脱颖而出的却是那种“匠心精神”。
十年的发展,苏州银行始终坚持“以小为美、以民唯美”的理念,奋楫当先、深融本土、拥抱变革,以守正出新、专业专注的“苏式匠心”讲好发展的好故事。如今,苏州银行更是进一步提出了“5441”发展新战略,欲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再添精彩一笔。

“以小为美” 坚守初心
在苏州银行的发展理念中,“以小为美”是一大基本立足点,同时也是其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的核心点。
在多年的普惠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支持探索中,苏州银行逐渐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和特色的模式,从产品创新到风险管控再到改革保障,苏州银行明确了小微民企专属服务路径。
也正因此,在2020年,苏州银行多项创新如及时雨一般,助力着小微企业脱困。2020年正月初,新冠疫情火速蔓延,苏州银行为吴江区域凯伦建材高分子防水材料项目提供3500万元债权融资支持,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绿色创新创业疫情防控债;
为全力支持苏州市实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保就业”工作,苏州银行快速推出“薪金云贷”产品,专项用于小微企业支付员工工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稳定员工就业,加快复工复产。截至2020年末,苏州银行“薪金云贷”业务已实现投放落地189户、1.81亿元,惠及超8000名员工;
同样是在2020年,苏州银行联合苏州国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苏州电影业协会共同推出了“苏影复业贷” 金融纾困产品。截止2020年末,苏州银行“苏影复业贷”总计向13户影院企业授信1305万,实现投放11户,放款金额878.93万。

“以民唯美” 身体力行为百姓谋“福祉”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已提升为国家战略目标。而这一战略目标正不断催生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众多金融机构也都积极参与碳中和债券试点业务。
3月11日,苏州银行成功落地苏高新集团“碳中和”绿色中票4000万元,据悉,这是江苏省内首单发行的“碳中和”债券,将对应支持的产业板块绿色建筑项目,实现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成功落地“碳中和”债券,对于苏州银行来说,是支持色金融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之举,更是其“以民唯美” 发展理念的落脚点。
贴近民生,传递暖人温度,苏州银行身体力行为百姓谋“福祉”的具体展现还不止于此,围绕发行的700多万张市民卡,持续实践“金融+场景”和“金融+行业”业务模式,逐步打通社保、医疗、交通、教育、旅游、消费等生活场景;2017年,推出“健康苏州掌上行”和“健康园区”医疗服务平台,集成预约挂号、掌上支付、报告查询、专家排班等功能,“苏医慧”目前已覆盖全市32家主要医院,服务患者超3800万人次;与市食药监局联合打造食品安全溯源平台,以移动支付为媒介,建立农产品追根溯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守护市民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以“5441”发展战略 谋求新发展
发展不能停步,10年发展的苏州银行面临着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新课题。为此,苏州银行在新三年规划中提出了“5441”发展战略的概念。
何为“5441”发展战略,据介绍,即“5大战略制高点、4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4大重点工程、1轨支撑保障战略”具体来看,就是以“客户体验友好、合规风控有效、数据驱动转型、特色专营突破、精准管理赋能” 5大战略制高点为引领,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事业部变革2.0优化、人力资源体系重构、重点区域发展提升等四大工程,持续打造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市场、数字银行四大专营事业总部,以及平台化、智能化中后台服务体系的经营管理模式,围绕“双循环”新格局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紧密贴合苏州市和省内产业需求,在产品、服务、机制上加快创新,奋力向“苏州市区主流银行、苏南苏中特色银行、苏北质量最佳银行”战略目标迈进。
在该战略的指导下,苏州银行将在多方面寻求突破,以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一是融入地方“肌理”,挖掘特色金融潜力;二是心系百姓“福祉”,放大民生金融实力;三是乘上时代“东风”,凝聚区域金融合力;四是驱动科技“引擎”,培厚数字金融内力。
而在助力苏州金融业做大做强的进程中,苏州银行也有着自己的打算,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积极探索长三角金融协同模式创新。
据介绍,苏州银行将积极参与长三角金融业务合作,探索长三角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项目规划、项目评审评级、授信额度核定、还款安排、信贷管理及风险化解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探索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模式;发挥数字人民币试点政策优势,创新移动支付产品,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公共服务领域创新产品形式;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探索设立绿色金融专业支行,在一体化区域内探索城商行“同城化”经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