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基桂是陶村现今最后一户制陶人家

从1975年至今

这位有着40多年烧陶经验的老手艺人

只凭感觉就可判断窑的温度

坯的韧度是否合适——这是门绝活

自信源于与泥巴打了半辈子交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陶要经过多道工序

陶村坐落于南流江畔,是福绵区沙田镇南流村辖下的自然村。陶村有着丰富的黏土、薪柴资源,以陶业而著称,因陶器而得名,其烧制陶器历史可溯至清末,旧时村里人多以烧制陶器为业,手艺或源于祖传,或外出拜师学艺。陶器的品种有大缸、瓦煲、油罐、火盆、粥钵等,在工业不十分发达的年代,陶器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制陶器的缸瓦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陶村在南流江沿岸建起了五六条缸瓦隧道窑,每两三日就有一窑陶器出窑外运。”陈基桂回忆起往日盛况,1975年他从沙田高中毕业后,就在家乡专门从事烧陶制陶,干上了这门“玩泥巴”的手艺活。那时是陶村烧制陶器的鼎盛时期,生产队里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靠缸瓦窑,每日肩挑的、自行车拉的、拖拉机装的陶制产品,源源不断从陶村销售到邻近圩镇及玉林城区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陶是老陈(陈基桂)每天的工作,他向我们展示了制陶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自己手工制作出来的陶器,老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村里的烧制陶器产业逐渐没落。“烧制陶器是个苦力活,活重、钱少。当时,村里多数的年轻人去当建筑工人了,渐渐就没人愿意干这行了,慢慢就剩我一个。”陈基桂告诉记者,“但我不愿意过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就把这门手艺坚持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基桂和老伴制陶的地方。

靠着烧制陶器,陈基桂养活了一家人。制陶要经过制泥、手工拉坯、入窑烧制和无釉磨光等多道工序,在1978年以后的岁月里,“陶村”最后一户制陶人家坚守着这门手艺,传承至今。陈基桂和老伴范玲两人默默无闻,在重复的工序里走过40多年的光阴。时间在陈基桂的脸上、额上刻满了深刻的沟渠,他手头上的活儿也一天天变得老练。他所有的制陶工具,都是在日积月累的生产经验中,自己动手研制的——简单,却十分实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积月累的生产经验中,陈基桂自己动手研制了制陶工具,提高了效率。

在与记者聊天时,他正忙着拉坯。他把摔在轮盘上的泥头抱正后,双手慢慢托起泥巴,一个罐子的雏形就呈现出来,拉坯时要根据自己心中所想器物的形状、线条,慢慢多次拨高泥巴,不能忽略掉其中的任何细节。

不到半分钟,一个罐子的坯就做好了。记者有些惊讶,“这不算什么。”陈基桂连忙摆了摆手,他说自己缺少美感,所以制作出来的东西很土,就和他一样,带着乡里的泥巴味。

更难的是烧陶。煅烧时,要把握好火候的温度,弄不好全窑陶器成废品。但传统的土窑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全凭手艺人的经验积累。“我只要一靠近土窑,就能大概知道火候是否合适。”陈基桂告诉记者,一窑陶器一般烧十几个时辰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没赶上时候,现在是按着订单去制作,每做满一窑陶器就开火,一年大概烧两次。”陈基桂说,“我们的南流陶器所采用的原材料是当地的黏土,土色土香。”他目前生产的品种包括瓦煲、油罐、火盆、粥钵、饭盅、蒸碟、烟通管等,现今南流村仅剩有一座完好的土窑,就是他所用来烧制陶器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基桂今年62岁了,一年年老去,他能干到什么时候呢?说不准。“我从小就学做这个,一辈子就这点能耐,做到没有力气的那一天吧。我不做这门手艺了,也没有其他人做了。”陈基桂有些感慨。

陶艺技艺的传承不仅对于手艺传承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对于相关非遗文化保护部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记者从福绵区沙田镇文化体育站了解到,当地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南流陶器挖掘传承保护等工作,多次到陶器生产的所在地对代表性传承人陈基桂进行学习保护和探讨陶器生产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研究,目前正在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基桂一直调侃自己的陶器太土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但他表示,会把有点“土”的陶器做下去,这既是技艺也是生活。

沙田镇文化体育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保留数百年流传至今的南流陶器技艺,下一步他们将加大保护工作力度,与传承人一起开发和研究新产品,不断改进原产品存在的问题,将陶器技艺延续下去。

采写|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钰斌 通讯员 张庆桥

视频|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勇

责编 | 李家州

校对 | 张冠中

审核 | 李飞月

监制 | 韦 剑

出品 | 玉林日报全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林日报新媒体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