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四十

提示:艾芜写《南行记》描写他在昆明、仰光、昆明的趣事而闻名海内外,他送给香港作家李远荣几句话:“希望共同努力,发展华文文学”,鼓励后辈,请看下文分解。

艾芜南行记
文/李远荣

艾芜于一九零四年农历五月七日出生于四川新繁县一个姓汤的人家,取名汤道耕,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起初,艾芜在县城高小学校读书,课余读“五四”运动的刊物,爱好新文学,学做新诗。未毕业考成都联合中学,因缴不起学膳费,没法进去,回家时几乎自杀,因对文学十分爱好,觉得还是活着的好,又回到高小读书。同年秋天,又以同等学历考上成都省立师范学校,因不想当小学教师,再加上反对旧式婚姻,因只有婚约,没有结婚,只好离家出走。
一九二五年夏天,艾芜到云南去,在昆明红十字会做了一年半的杂役。晚上补习英文。在《云波》半月刊发表新诗。为成都的一个周刊写旅游杂记。
一九二七年春天,艾芜去缅甸,在克钦山中,做马店伙计,打扫马粪,约半年多。冬天去仰光,病倒街头,为僧人万慧法师打救,后即帮他煮饭。闲时向《仰光日报》投稿,投稿时用笔名艾芜(爱吾)。他的第一篇小说《老憨人》发表在《仰光日报》的副刊《波光》上,并和这个报纸的主编陈兰星、副刊编辑云半楼认识。有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就日夜不停地写,艾芜在《波光》发表过二十多篇小说、散文和诗。以后做过报馆校对、小学教师、副刊编辑等。曾到过新加坡,又转回缅甸。一九三零年冬天,由于同情缅甸搭拉瓦底县的农民暴动,被英国殖民地政府逮捕。三一年春天,押到香港,关了一夜,逐回厦门。同年他在上海北四川路独行,意外地遇见了许久不通音讯的沙汀。他们是在四川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学,正在刻苦自修文艺,老同学久别重逢,那高兴劲见就不用说了。
沙汀把艾芜接到家里住,听艾芜讲他在昆明、仰光、新加坡的经历,在缅甸克钦山茅草地和八莫一带的奇闻,听了以后,沙汀认为是很好的题材,鼓励艾芜写出来,在沙汀的鼓励下,艾芜决心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和听说过的殖民地、半殖地弱小者被压迫和痛苦挣扎的故事,如实地写成文艺作品;这年冬天,他完成了第一部短篇小说《人生哲学第一课》。
艾芜和沙汀,经常讨论文艺创作问题,在他们刚刚迈开脚步的时候,想来想去,不知道这一步迈得对不对?两个人商议,写一封信去请教鲁迅先生。
这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他们给鲁迅发了信,鲁迅收到后,刚好染了流行性感冒,病愈后才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写了回信,这就是发表在左联刊物《十字街头》第三期的《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鲁迅在信里,严肃、认真地回答了艾芜和沙汀向他求教的问题,鲁迅的回答,是那样精到、十分有益。
一九四八年秋天到一九四九年,艾芜在重庆大学中文系教书,一九五三年秋天,他由鞍山去北京,写长篇小说《百炼成钢》、《艾芜短篇小说集》、《艾芜中篇小说集》。
一九六一年冬天到一九六二年春天,艾芜去云南边地调查,写了一本短篇小说《南行记续篇》。
艾芜的南行记小说受到海内外读者的热烈欢迎。
前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赞扬艾芜是“为数不多的”、“始终把人民利益与自己的创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家。”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一日, 艾芜在成都病床上还写信来香港鼓励我:“希望共同努力, 发展华文文学。”他的鼓励, 我永远铭刻心中。

艾芜夫妇

艾芜为作者题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李远荣,祖籍福建省南安市。1973年到香港定居至今。在港期间默默耕耘,热心写作,发表作品800万言,专著20本。散文诗《承诺》荣获1998年中国散文诗征文比赛优秀奖;人物传记《李光前传》名列1998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十大畅销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文联常务副主席、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监事长、香港作家联会秘书长、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名誉副主席。

往期链接:

【名师名家名人坛】编委会

排名不分先后

荣誉顾问:

何达权(美)、 林文杰(港)、胡正云、孙其昌、邓瑛(德国)、向雲(港)、鍾建新(港)、黄汉然(美)、杨健鹰、木子(港)、岑明辉(委内瑞拉)、易人、周庆明(美)、晓风、胡金全(左龙右虎)

总编辑:大贺

执行主编:艺术名家赵军、胡家谊

荣誉主编:淑文(新西兰)、老男孩、胡诗云

副主編:熊晓冬、陈燕平、徐国平(旅欧)、山风、播音、季俊群(巴西)

荣誉编委:羊鸣、胡树新、周新生、苗电、高振东、殷雷、胡伟彬(澳门)

編委:张宗明、羊鸣、仿若、胡永贤、汤艳艳、邹小琴、谢宁、王印强、孙宝根、陈强、秋玲(港)、林金茂、曲万喜、刘洪生、马君、路杰、陈雅萍、赵银莲

法律顾问:王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