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大文豪,他的代表作《狂人人日记》、《呐喊》等文学作品更是广为人知。提起鲁迅的夫人,大家总会想起鲁迅有名的情书——《两地书》。但是《两地书》并不是鲁迅写给他的原配夫人的情书,而是鲁迅写给他的爱人许广平的情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有两位妻子,一位是鲁迅母亲为鲁迅娶得妻子朱安,另外一位是鲁迅的学生许广平,因着《两地书》的关系,许广平被大家所熟知,而朱安则一生则被旧时代所禁锢

一、朱安身世

朱安出生在浙江绍兴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安从小家境比较优渥,但是清末时期的中国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朱安从小接受的思想便是女子要温婉和顺。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朱安成为了一个非常切合传统要求的女性,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却做得一手好菜,针线活也做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朱安也拥有一双代表旧时期女性的三寸金莲。朱安曾经说过,那是在她四五岁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把她带到一个屋子里,让她把鞋脱掉然后用温水给她泡脚。后来几个人把她的脚趾用力地向脚心方向掰,然后再用长布条紧紧地缠住,同样将脚后跟向前掰,并用布条缠好,一个三寸金莲就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包办婚姻

在那个时代,婚姻往往讲究父母之命,也是就包办婚姻。鲁迅少年时期因外出求学,所以成婚较晚。在鲁迅十八岁这年,由鲁迅的母亲决定和比他大三岁的朱安定亲。

但是鲁迅一生都抵制封建思想,对包办婚姻也是很难接受的,让他娶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更是艰难,但向来奉行孝道的鲁迅,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答应母亲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绍兴的惯例,大多数人都是冬天结婚,原本鲁迅将在这年年底毕业,所以母亲计划在年底举行婚礼,算是双喜临门,然而这个时候的鲁迅拿到了出国留学的奖学金

在当时本就是老姑娘的朱安成家的事情又落了空,但是未婚夫出国学习,对于她来说也算是荣光。鲁迅出国后曾经回家两次,他向母亲提出要让朱安停止裹脚,进入学堂读书,但是这个对于思想封建的朱家来说是不可能实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3年鲁迅回家省亲,当时鲁迅剪了短发,穿着一身西装。家里人看着西化的鲁迅,生怕他会提出退婚。但是直到鲁迅再次启程去日本,鲁迅也没有提出退婚。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传闻称鲁迅要娶一位日本姑娘

鲁迅的母亲心里着急,于是称病把鲁迅骗回了家。鲁迅到家才发现新房和新家具都准备好了,就等他这个新郎官回家。鲁迅是被骗回家的,大家都认为鲁迅肯定不会顺从家里的安排的。谁都没有想到鲁迅非常配合地完成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婚当日,朱安被花轿抬着晃晃悠悠地到了周家大门口。轿帘掀开一双中等大小的绣花鞋映入眼帘,因为花轿太高的原因,新娘子的脚几次都没能接触到地面,这时绣花鞋反而摔掉了,漏出了一双比鞋小上很多的小脚。原来朱安知道鲁迅喜欢大脚的女人,故意找了一双大的绣花鞋,里面塞满了棉花,最后匆匆忙忙行完了礼,进入了洞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鲁迅并没有和朱安行周公之礼。朱安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惹恼了丈夫,心里非常不安。结婚第二天鲁迅就睡到了自己的书房,三天后返回日本,鲁迅和朱安一起生活了十多年但是从来没有夫妻之实

三、跟随丈夫搬家

虽然鲁迅不喜欢朱安,但是也没有提出过离婚,因为生活在旧时代的他们清楚离婚对于女性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那个时代是不会包容一个离婚女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回国后,因为和周作人关系不和,最终决定从家里搬走。鲁迅征求朱安的意见,问她是想回娘家还是和他一起搬走,朱安心里还是爱着鲁迅的,朱安选择了和鲁迅一起搬走。

之后周母也搬来和他们同住,朱安是爱着鲁迅的,但是在旧思想影响下长大的她和接受西方教育的鲁迅,两个人没有任何共同话题。为了减少接触,鲁迅和朱安的衣服都要分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传来了许广平怀孕的消息,朱安心里彻底绝望了。朱安说:她就像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总有一天会爬到顶的。可是现在没有任何希望了。后来没多久朱安就想开了,先生的孩子也是她的孩子,既然是她的孩子,在晚年时一定也会细心照顾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拒绝捐赠

1936年鲁迅去世,鲁迅去世时一一交代身后事,把版权交给了许广平,单位唯独对朱安,只字未提。鲁迅在世时虽然对朱安避而不见,但是每月都会给她足够的生活费。后来鲁迅去世后,许广平靠着发表鲁迅的文章赚取定期的稿费,而许广平也会把稿费分出一部分寄给给朱安和鲁迅的母亲。除此之外还有周作人给周母的生活费。

当时朱安已经上了年纪,还要照顾周母实在应付不来。于是朱安就雇佣了几个佣人。虽说有着许广平和周作给的生活费,但着远远不够朱安两人使用。到了每个月给佣人发工资的时候朱安还要去向邻居借钱,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渐渐地欠下了高达4000元的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老太太去世后朱安就不再收周作人的生活费了,因为鲁迅生前和周作人不和。当时时局动荡,战争爆发后稿费中断。慢慢地许广平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钱再供给朱安。因为战乱的原因物价飞涨,朱安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有记者把朱安贫困的现状报道出来。社会上各路人士纷纷捐资。朱安都一个个谢绝了,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她依然不愿意接受被人的馈赠。有报社提出捐款,但条件是鲁迅的遗作交给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总结

朱安用自己的一生守护自己的丈夫,代替丈夫照顾母亲。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守护丈夫的遗作文稿,她一生爱着自己的丈夫,忠于自己的丈夫,善待丈夫的儿女。早年对丈夫依赖,晚年生活拮据也不愿意 出卖丈夫遗作,接受别人的馈赠,由此可见朱安是有气节的

朱安的一生凄苦,虽说幼年时期家境优渥。但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她婚后和丈夫无话可说,受到丈夫的嫌弃,感情生活孤独。作为封建女人,她在这场婚姻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在这场婚姻中她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