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视、短视频、电子小说等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部分家长和老师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从保护主义的角度出发禁止手机进校园甚至是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产品。

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机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但是时代的趋势不可阻挡,暂时的禁止也不能解决青少年在使用手机时的根本问题。沉迷短视频、困入信息茧房、游戏上瘾、掉入网络诈骗的陷阱、分不清谣言和真实信息……

科技的发展也在催促着人的素养的发展,只有提高相应的网络素养,青少年才不至于沦为手机的“奴隶”,才能在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时掌握主动性,发挥其积极的一面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常规的网络素养教育多以讲座的形式展开,或是作为班会的主题由学生组织穿插几个小品、朗诵、知识问答告终。

在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中,学生的身份更多是倾听者,缺少主动性的自我表达、展示和思考。而这样的讲座或主题班会,往往也只是将浅层的问题暴露出来后说说难以实现的解决办法,无法提供更深层次的个性化的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戏剧就能很好地弥补讲座式网络素养教育较为僵硬化的这一短板。通过教育戏剧,老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反省,也更容易营造良好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直面自己在网络使用中真正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可能是较为隐私、平常学生难以启齿的问题。

在直面个人真正的问题之后,学生才能开始真正的自助和互助行动,并在这样的行动中获得自我激励感和成就感,达到解决个人网络和手机使用问题的最终目的。

教育戏剧,顾名思义,是将戏剧的元素和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学习目的。它强调的是全员参与和体验性课堂,从感受和交流中理解和领悟知识的要点,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教育戏剧甚至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

一般情况下,教育戏剧以故事为依托,以人物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令和帮助下融入到故事的情景中,或是从故事中的人物视角出发展开接下来的行动,或者是以带有任务的旁观者的角色形象进入故事并对故事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

由于故事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学生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想法、观点甚至是性格、习惯投射到故事中的人物身上,设身处地为他、也为自己解决当前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人物后来的结果产生期待和思考,也能更好地激发出自己在进行接下来自我改变中的内在驱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2021春季学期,我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黄陈中心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开设了网络素养教育戏剧课程。当时我刚在美丽中国的教育戏剧工作坊简单学习了教育戏剧的理论和教学方法,对教育戏剧也只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我急于将这种教学方法带给我的孩子,又想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尝试新的方法解决农村学生手机使用的诸多问题,因此我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专门买了一套《给孩子的网络生存手册》绘本,想要套用其中的故事和人物编写相应的教育戏剧教案。

太过急功近利的我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套书的性质更偏向工具书,适合亲子共读,没有固定的一套故事模本或是人物模本可以用来编写教育戏剧教案。

后来我在查找其它关于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绘本后,发现大部分相关绘本都是以短篇小故事为主,没有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人物或者故事线。

而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课开课在即,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拿着网络生存手册这套绘本开始编写教育戏剧的教案。

前几节课还较为顺利,学生在课堂中也对这种新式的上课方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留守儿童跨年级大、人数多、性格组成较为复杂,而课外活动课也不过是下午第三节课下课到放学的那45分钟,部分老师拖堂或任意留下学生导致每上几分钟就有其他同学重新加入到课堂中,这个课程进行得越来越举步维艰。

而我在后期也逐渐感受到学生并不如我所设计的完成了我预想的目标,他们在课堂上或许有快乐,或许有所收获,但并没有真正地去做出内省式思考和行动。他们在这些课程当中,意外地,从未有过触动。

这些打击也让我多次想过放弃,或者开设其它的较为简单好操作的课程类型。

直到在中期的一次教育戏剧教案研发组研讨会上,当我想要获得支持或者能够寻找到更多的人来和我探索网络素养教育戏剧的开发时,有一位主管老师提醒了我,让我去重新审视了用教育戏剧开展网络素养课程的特点和目的。

我逐渐意识到,在开展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我到底缺少些什么。

我缺少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感的故事和人物。这个故事要发生在一个类似于网络但又不是网络的世界,这个人物要有着和他们一样的苦恼和问题,但又和他们有一些不一样。我需要的故事要简短可视,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我需要的人物要简单却也立体,能够留给学生最大的想象和设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尝试写了这个故事系列:《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网》,也欢迎每一位读者提出建议。

点击图片,更多网络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