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生团队如何规避互联网诊疗的法律风险?互联网医院时代,有哪些诊疗法律风险需防范?

来源|看医界编辑

医院、医生团队如何规避互联网诊疗的法律风险?互联网医院时代,有哪些诊疗法律风险需防范?

5月23日,在由2021上海医交会专家委员会指导,《看医界》传媒、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主办,张强医生集团、嘉致云等协办的“2021全国互联网医院大会暨首届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高峰论坛”上,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权益高级合伙人邵颖芳律师分析了互联网医院、医生团队面临的涉法涉诉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互联网医院必须要有实体医院为依托

4月27日,在国家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了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有关情况。据介绍,近三年间,我国已审批了1100余家互联网医院,各地的省一级监管平台都在探索有效的监管方式。

这其中大多数是以实体是三级医院后期发展出来的互联网医院。而疫情导致的很多慢病患者在家里,无法去医院开药、就诊将相关互联网医院推向了一定发展的高度。然而,邵颖芳在会上称互联网医院目前尚没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模式。

邵颖芳介绍,互联网医院主要依托实体医院,“实体医疗机构完全合规、合法,做互联网医疗会很快速。本身实体医院这些都没有搞明白,医生的资质不清楚等,那么走互联网医院路线可能会摔得更重。”

对于“互联网+”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改变,邵颖芳介绍,互联网医院是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医院可以解决便利、快捷、缓解医疗资源不平等等问题。但医疗安全永远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这方面的法律合规,国家给予的是包容审慎态度。

会上,邵颖芳表示,“互联网+医疗”不等于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预约平台、慢病管理、后期的随访,这些只能叫“互联网+医疗”,真正的互联网医院,最重要的是诊疗。但对于互联网诊疗是什么,目前并没有具体定义。

互联网诊疗法律风险防范

“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互联网医院造成的医疗损害纠纷。但最近几年,各地相关的执法部门已出现不少对互联网医院出具的行政处罚案例。”大会上,邵颖芳称近年互联网医院更多出现的是行政处罚问题。

而诊疗范围不能超过实体医院,则是比较常见的行政处罚原因之一,“有一个案例,五官科医生给患者开了抗生素,写的诊断是牙龈炎,卫健委认为该医生属于超越执业范围在网上开处方”,邵颖芳介绍到。

除了常见的因医疗广告违规受到处罚,邵颖芳向参会者分析了其他一些行政处罚常见案例,称处罚案例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资质等问题上。

邵颖芳坦言,关于互联网医院诊疗行为,有多项底线不能触犯。诸如互联网医院不能进行首诊,只能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进行复诊;麻醉药、精神类药品不允许出现在网络处方单上;不能在网上为6岁以下的小孩子开处方。此外,签名漏签也会受到行政处罚;药师也要登记,否则电子处方的审核回不合规等。

据了解,就在本次大会前一天,5月22日,在看医界传媒联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邵颖芳律师团队主办的“医疗法务管理研修班”上,邵颖芳律师还为参与培训的学员系统总结了医疗机构、医生集团面临的涉法涉诉风险,大到公司成立小到一份合同,都有可能“埋雷”。参与培训的学员纷纷感叹收获颇丰。(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