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媒体札记
自由而受限,富裕又拮据,如此激烈的矛盾冲突,让人们在艳羡信小呆之余,又对她人生际遇充满同情,反而映衬出平凡生活的踏实难得。
时间是把无情的刀。曾经的“中国锦鲤”@信小呆最近又上热搜。不过,这次她则被人质疑“卖惨营销”。2018年,喜从天降,在电商平台“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抽奖活动中,信小呆被“价值上亿”的全球旅行大礼包“狠狠砸中”,那句“我下半生是不是不用工作了?”的微博,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三年时间过去,信小呆在网上自曝处境,称自己目前“过得不太好,明年就要30岁了,没有钱没有工作,前不久还查出有抑郁倾向”。回顾信小呆“成名”历程:被1亿礼包砸中,瞬间满足了人们对“一夜暴富”的幻想,但由于兑奖规则所限,信小呆辞去国企工作,为了顺利兑换礼包,还曾刷爆信用卡。据荔枝新闻报道,“信小呆在靠近‘财富’,却似乎在远离‘自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信小呆描述道,“当旅行成为工作,它就只是工作”。
自由而受限,富裕又拮据,如此激烈的矛盾冲突,让人们在艳羡之余,又对她人生际遇充满同情,反而映衬出平凡生活的踏实难得。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早前有文章指出,“身在必然王国的我们,有时以为一夜暴富、有钱有闲就能进入自由王国;一个必须消费掉的大礼包,看似增加丰富性,其实限制了选择权。”
对信小呆的最新境况,《新京报》旗下的微信公众号“沸腾”发表文章《“信小呆困境”:一则消费主义的怪诞物语》:“信小呆所遭遇的问题,并不是“很多奖券都有陷阱”,而是个人面对“消费主义”时的仓皇和无力。……当“消费”发展到‘为消费而消费’“和‘过度消费’后,就变成了对人的‘压迫’。”
有人认为, 信小呆的“1亿礼包”虽是过眼云烟但“中国锦鲤”的身份加持,使她粉丝暴涨,流量时代,社会关注度便是“无形财富”。遗憾的是,信小呆未能把网红效应“变现”持续下去,但必须承认的是,在她的人生中,幸运是个不容忽视的“变量”,幸运本身就构成外界对她的遐想和解读的一部分。
如何看待这从天而降、改变命运的人生运气,如何认识社会对“锦鲤”的想象寄托?《南都周刊》发表《中国锦鲤简史》一文指出:“日常迷信大概是现代年轻人积极生活的一种表现,有时甚至是救命稻草”。
“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号也指出,“在今天,我们所面临诸多日常化的小危机,但它们是如此平滑、百无聊赖,欠缺成长性的创伤、飞跃式的冲突。……谁都知道转发锦鲤是没用的,然而对于幸运的渴求,对于努力的认同,仍然是我们最后的求生欲……真正理解命运的,反而不会求幸运。”
信小呆之后, 新产生的“锦鲤”面对长达数米的礼单,却表现出拒绝姿态, 2019年,正在西安读大学的女生成为“双十一”超级锦鲤,她在微博上回复,“我还要继续读书,也不想做第二个信小呆”。
信小呆当年刚中奖后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我即使没有中奖,也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目前来看,她表示不想被媒体打扰、回归正常生活的平常心,和她晒在微博上的教师资格考试,已然透露出一种崭新的成熟:信小呆绷着劲要逃离“典型故事模板”的框架,接下来的生活,又重新回到她自己手中,这或许正是个天载难逢的“逃脱”良机。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周再见。
撰文/白毅鹏
编辑/黄帅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