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南明,青山路99号,隶属于太慈桥街道辖区的国际城,是一个入驻人口超3万人的大型社区,它依小车河而建,与湿地公园毗邻,山环水绕,鸟语花香。

国际城社区俯瞰图。太慈桥街道办事处供图

可在十余年前,此处却是另一番景象。彼时,太慈桥青山路一带是主城区连接花溪的城乡结合部,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令人望而却步,它曾是历任城市管理者之痛,也映射出辖区居民之苦。“逃离青山路,走出小车河,这是当时大多数居民的想法。” 太慈桥原住居民邵国平说,但搬离出去的毕竟只是少数有办法的人,大部分居民只能继续在原地蜗居,忍受混乱的居住环境。

随着贵阳城市改造运动的兴起,不少城中村和棚户区都纳入了政府的征收改造计划之中,这让不少太慈桥辖区居民看到了希望。随着国际城社区的建成,部分太慈桥辖区居民搬入了宽敞洁净的回迁房,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大型社区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医难、出行烦等问题依然不时困扰着居民。

2020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探索创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社区”。南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三感社区”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继出台多项举措,剑指民生痛点,一系列大型社区治理体制、创新机制应时而生。太慈桥街道闻令而动,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出实招、办实事,让辖区居民真切感受到“幸福来敲门”。

强基建 民生短板加速补齐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近日,在太慈桥街道铁建医疗养护中心4楼娱乐室,99岁的严婆婆面带微笑,静静聆听着85岁李阿姨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李阿姨的卧室,干净整洁,书桌上放着几张报纸和一本手抄歌单。“我平常特别爱看《人民日报》和地方党报,还喜欢唱歌,严婆婆是我的忠实‘粉丝’。”李阿姨笑着说道。

走进铁建医养中心4楼,会让人误以为走入了一家装修考究的高档宾馆:全实木的地板,屋里摆放着颜色亮丽的手工玩具,老人们正在桌前谈天说地,气氛热烈融洽。“住在这里的老人,除了子女无法提供24小时照顾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看中这里的服务和环境,主动申请入住的。”医养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作为养老机构,要让每一位老人在人生最后阶段过得有尊严,快乐、幸福。”

图铁建医养中心。太慈桥街道办事处供图

“我们不仅为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日间医疗、照料等服务,还通过小鱼易联app实现了一键呼叫功能,能监测到老人的居家活动情况及生命体征。”负责人对铁建医养中心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据介绍,目前,小鱼易联app用户正在逐步增加。后续,铁建医养中心将着力打造 “智慧养老”和家庭月子中心,构建起居民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线”。

社区“微公交”正在运行;业主图书馆项目拔地而起;人脸识别系统投用多时;社区食堂、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屋顶共建花园等配套正在建设……一年来,居民感受到的点滴向好变化,也正是大家生活幸福感持续不断的源头所在。

助治理 打造共商共治新格局

为切实守护辖区居民安全,国际城社区建立了义务巡逻队伍,由管段民警带队,社区居委会委员与志愿者跟巡,每5人一组实施全天候动态整装出巡,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值得一提的是,巡逻队员多为退休老党员,他们不仅协助查找社区的安全问题,也帮忙解决社区存在的邻里纠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不管在哪个时间段,都能看见民警和社区志愿者四处巡逻的身影,有他们在,我们越来越有安全感了。”居民汪阿姨满意地说。

此外,街道还整合了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和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建立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已在国际城全面推广,实现了由“管”到“治”的转变。“‘家园’越好,大家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也越高了。”正在社区一角带着两个孩子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80后”母亲樊女士对记者说道。

据统计,截至2020年,国际城片区相关盗抢类案件发生数不足2018年的三分之一,治安变好了,居民的安全感也越来越强了。

促民生 党建引擎焕新活力

“希望小区内设置健身房”

“希望小区绿植及时维护,改善社区空气质量”

在太慈桥街道国际城社区,居民们写下了自己的“微心愿”,“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群众的所思所盼,有居民希望街道可以提供更多自习室以供辖区学生学习,街道正在积极对接,不久后,将对辖区内现有场所升级改造,以满足居民需求。”太慈桥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街道通过群众登记、党员认领的形式,已实现对12条居民“微心愿”的帮办。

工作中,太慈桥街道进一步巩固深化“一核四同四有”党建载体,构建具有小区特色的“红色聚合体”,在国际城社区内逐步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开创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党建阵地提质项目、党建广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市民活动中心项目、 “三感社区”文艺演出……太慈桥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治理脉络浸透到社区的每个细胞,改变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更是从源头上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了社区治理效能。

以自然资源为基底的生态宜居体系,以丰富社区商业构建的缤纷生活体系,以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为支撑的人文教育体系,以美好家 APP为依托的智慧生活体系…… 太慈桥街道“三感社区”雏形已现,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图国际城社区实景。太慈桥街道办事处供图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构建“三感社区”仍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改变的脚步不会停歇,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这是一道思考题,也是一道必答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优化服务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群众参与自治,让‘三感社区’的美好愿景真正照进现实。”太慈桥街道主要负责人如是说。(邓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