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梅隐室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几本老旧手稿的故事】无意翻出了当年攻博期间几本泛黄的笔记,不禁想起从前。

这两本笔记本主要是手抄『史记』『资治通鉴』,当时初生牛犊,把史记大胆地分解成纪传体+编年体,从五帝本纪抄到世家三十。『通鑑』则是从东晋淝水战后手录至刘宋后期,越二十万言。我记得,这样的笔记本,当时还有不少,有的保存了,有的散佚了,包括『后汉书』『三国志』等书,虽然不必考,但出于兴趣,都手录了一部分。我的导师常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学术不能含有太多功利性。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曾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好在,今人比古人幸福,不一定非走科考的独木桥。

吾师严于律学,要求我熟悉明清史,把两代三十帝之年号、庙号、谥号及在位时间一一牢记,做到随时能够转换成公元纪年。虽近苛刻,但效果显著,让我在同学之间得意了好一阵。所以说,读书要趁早,年轻时记忆最好。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