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战乱,门阀士族逐渐走向了衰落,但在唐朝他们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唐代士族以五姓七家为贵,即太原王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他们人才繁茂,门第颇高,当朝的高官勋贵都以与五姓联姻为荣,是当时社会流行的风尚。

贞观时,唐太宗李世民命吏部尚书高士廉等人刊定姓氏,撰写天下士族谱牒为《氏族志》。高士廉仍以博陵崔氏的崔干为天下第一等,这引起了太宗极大不满。他要求高士廉以当时官爵的高下来排定姓氏次序,于是将皇室的李姓提升为第一等,将崔干降为第三等。五姓七家自矜门阀,不与普通士族通婚,太宗还下令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等七家子孙,不得互相通婚,时人称之为“禁婚家”。但这种做法没能改变当时社会的风气,族望仍然为时人所尚,五姓七家甚至有女儿终老不嫁,也不与异姓通婚者。唐初的名臣良将,如魏徵、房玄龄、李勣等都积极与其通婚,“禁婚家”甚至成为一种荣耀。李唐虽然贵为皇族,却也自卑于门第,还曾试图攀附河北赵郡李氏。

唐太宗将唐代的祖陵——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修建在赵州昭庆县(今天的河北隆尧),表明李唐出自于此。士族虽然在社会上依然保留着很高的地位,但他们对知识和仕途的垄断逐渐被打破了。

一方面,造纸技术在唐朝已经相当发达,纸张的品种增多,著名的“十色笺”“薛涛笺”都出现在此时,而且随着造纸原料的扩大,成本也进一步降低。纸张成为社会上的主要书写材料,为书籍的大规模传播和教育的平民化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广经学的普及。唐初孔颖达校定五经,随后由政府颁布《五经正义》于全国,成为普遍行用的教科书,在官私学校中被士人奉为圭臬。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依赖家学传承而为学术中心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唐朝还建立了科举制度,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参加考试进入政府做官,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士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韩滉《文苑图》

尤其重要的是,在唐末的政治和军事动乱中,士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宋朝人王明清说:“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珪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崔、卢、李、郑位列五姓七家,而韦、杜是长安城南头号高门,当时俗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可见其地位之高。

但这些从汉末开始,绵延数百年时间,历经无数王朝兴替的庞大家族,却在唐末走向了衰亡。黄巢的叛军攻陷长安,他在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著名诗句后,大肆屠杀忠于李唐的士族精英;唐末朱温挟持哀帝前往洛阳,愤恨士族自视清流,在黄河边上将包括宰相在内的30余名朝臣杀害,并将死尸投入黄河,朝班为之一空,史称“白马之祸”。经过这些动乱和屠杀,门阀士族的根基被摧毁,对于皇位的传递和继承不再产生影响。五代的士族不仅再无忠君观念,本身也成为皇权的附庸。五代的名臣冯道,号为“长乐老”,他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担任宰相二十多年,先后辅佐后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后晋高祖、出帝,后汉高祖、隐帝,后周太祖、世宗十位皇帝,成为这一时期士人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