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张益唐是怎么实现逆袭的?

数学家张益唐是怎么实现逆袭的?

张益唐博士在58岁时破解了数学界的世界级难题,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但是他的经历也很坎坷。张益唐的本科就读于名校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远赴海外名校就读博士,在就读博士期间,由于自己的数学能力出众,在学校里面如鱼得水。当时他和导师一起研究著名的雅克比猜想,他也不负众望,在两人的合作下,论文一经发表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赏,很多学术界的牛人都表达了认可,但是张益唐在论文里也提到了自己的观点,别人赞赏他的同时却连带着批判他的导师,也正是因为如此,张益唐和导师的关系出现问题,这也导致了张益唐此后在学习生活中处处碰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益唐毕业后没有获得导师的推荐信,不能获得科研机构和公司的信任,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不得已之后,他只能去餐馆洗碗打工、做外卖小哥等,还只能居住在地下室,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张益唐没有忘记自己热爱的数学研究,直到1999年,张益唐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进入美国新罕尔布什大学做微积分教师,身份只是助教,这是一所名气不大的公立大学,但对于张益唐来说已经足够了。正是因为长年的积累努力,在2013年5月,张益唐的《质数间的有界距离》直接证明出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该研究一经发布,立刻轰动了全世界,他的研究结果被认为是首创的、里程碑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张益唐获得了美国“数学学会柯尔数论奖”、瑞典罗夫•肖克奖;成为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难以想象,如果张益唐当时是在国内,可能会被大家骂惨了,觉得他作为一个名校博士,却只能刷碗送快递。

非升即走的做法值得大家深思

非升即走的做法值得大家深思

最近某大学就发生了极端事件,在该事件中,学校的领导是不幸的,嫌疑人同样也是不幸的。其次,我们也应该考虑到,高校这种非升即走的制度急需完善,比如,中山大学6年引进8000名博士的事件就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要知道,我国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不到十万!因此,这些博士中的一大部分势必会被淘汰。武汉大学就曾引起过争议,武汉大学现在所使用的聘请制度,就是我们常说的「3+3」聘期制。2018年末,网上的教师论坛就有人吐槽:自己入职武大前被告知达到副教授水平即可被续聘入编,结果第一个三年中119人只有4人通过评审入编,淘汰率高达97%;如果是这样的淘汰率就有点高了,还是需要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学科领域的学者需要时间的沉淀

基础学科领域的学者需要时间的沉淀

此外,我们都知道,在纯数学的基础研究领域,研究者在短时间内很难有突出的成果,甚至所有的基础学科都很难有新突破,正如文中的张益唐博士,甚至需要几十年的沉淀才会获得新突破,但是基础学科的研究又极端重要,基础学科内部还有层次性,比如很多领域里独有的基础研究。但是这些都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在基础研究里更为基础、更为重要,我国的高层也突出强调理论数学等基础学科对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对于基础学科领域的博士研究者,我们高校是否能够多一点“宽容心”?少一点期刊论文指标,保障其基本的生存问题,给年轻学者多一点时间进行沉淀,否则,怎么会有优秀的人才投身于基础研究领域,国家的科技如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