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河南省淮滨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是我国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他辅佐楚庄王独霸南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叔敖辅佐楚庄王的具体表现是: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他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得当时的楚国农商并举,文化繁荣,因此翘楚中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叔敖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孙叔敖在楚国任令尹期间,曾经三上三下,当升迁和恢复职位时他不沾沾自喜;如失去权势时则不悔恨不叹息。孙叔敖作为令尹,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衣帛,连马都不食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孙叔敖以自己独特的为官理念打破了狐丘丈人关于高位三怨的世态断言,从而表现了一位名相高超的处事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列子·说符》记载: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曾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问他何谓“三怨”,这位隐士回答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即爵位、权力和俸禄是一个人做官的三种伴生物,并且一般与官职的高低成正比,一个人希望获得更高的官职,也正因为伴随这种官职而来的,是更高的爵位、更大的权力和更厚的俸禄,他个人的尊严、价值和享受由是也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或更充分的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叔敖是当时楚王手下官职最高的人物,狐丘丈人告诉他高职位可能招致的嫉妒、憎恶和怨恨,这一诚恳的提醒包含着他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和深沉的思考。孙叔敖并没有否认这三怨的存在,他也不愿蒙受这三怨;作为一代名相,他向狐丘丈人阐明了自己居处高位而避免三怨的基本方法:“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方法用白话可解释为:首先,他的爵位越高,他的心气越是卑下。低爵位和无爵位是高爵位存在的基础,一个人占据了荣耀显贵的高爵之位,其显贵本质上是以不曾显贵的广大民众为存在基础的,因而他绝不能对居处下位的民众颐指气使,盛气凌人,而应当愈怀卑谦之心,常持尊崇之情,把生自于民众的荣耀最大程度地还给民众本身。孙叔敖正是保持了这种卑下心态,才在受妒的地位上免除了一些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他的权力越大,他处事就越是谨慎小心。在一定的权力位置上,他明白自己的权力界限,把自己的行为谨慎地控制于该界限之中,对于涉界的事情绝不擅权用事,留给上峰发挥意志的充分余地,彻底免除其受威胁之感;与此同时,他也明白自己权力的分量,慎重地按照_一定的礼仪规范和各种现实要求去处事,力求处政的平稳和妥善。孙叔敖以这种谨慎小心的处事风格,在最高的权力位置上避免了主上的憎恶。

另外,他的俸禄越厚,他对民众的施予就越广博。丰厚的俸禄在他手中不是自己安逸享乐的本钱,而是他周济贫寒、施惠于民的资本,借此他显示了自己做官为民和厚施博爱的无私的高尚情操,民众已失去了怨恨于他的基本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叔敖为使百姓富足,国家强盛,就去亲自调查淮水流域闹水灾的情况,并主持兴修了著名的芍陂水利设施。总之,孙叔敖对为官三怨的解释,表现了他独特的为官之道,也给后人树立了为官清廉正直的典范。值得我们深思、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