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抗击纳迪尔沙入侵:沦为波斯附庸

关键词:曼格特王朝、统治者

前因:

阿夫沙尔王朝建立:1736年,波斯萨菲王朝权臣纳迪尔沙自立为沙阿(古代伊朗统治者的尊号),建立了阿夫沙尔王朝,取代萨菲王朝成为伊朗高原的统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40年,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遭到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统治者纳迪尔沙入侵。由于两个汗国之间在战和问题上存在分歧,无法集中力量,最后败给了纳迪尔沙。

后果:

1.希瓦汗国弘吉剌王朝建立:1804年,遭波斯入侵后,希瓦汗国陷入长期内乱,宰相艾利吐热尔趁机篡夺汗位,建立了以本部落命名的弘吉剌王朝。

2.布哈拉酋长国建立:1785年,马桑·沙·穆拉德称埃米尔,建立布哈拉酋长国,因其出身曼格特部,所以该政权也被称为曼格特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详细过程:

一、纳迪尔沙称王

纳迪尔沙年轻时做过强盗,后来从军,一步步成为波斯实力最强的军阀,最后被任命为波斯萨菲王朝的军队总司令。纳迪尔沙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最终废王自立,建立了阿夫沙尔王朝。

纳迪尔沙之子礼萨·库里被任命为主帅,统兵进攻两个汗国。布哈拉汗国阿布勒费兹汗和希瓦汗国伊勒巴斯二世汗立刻组织联军,抵御波斯人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国联手的消息传来,纳迪尔沙赶忙下令暂停进攻,写信给阿布勒费兹和伊勒巴斯二世说,这次进攻未经他允许,完全是误会,波斯人愿意与乌兹别克人保持友好关系。

纳迪尔沙其实是以退为进。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一直存在矛盾,相互征伐的事情数不胜数。纳迪尔沙就是想利用这种矛盾,让两国反目,他再找机会吞并中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波斯人撤退

波斯人一撤,两国果然出现了分歧。阿布勒费兹主张与波斯人和解,而伊勒巴斯二世态度强硬,坚持必须与波斯开战。

阿布勒费兹明白波斯实力强劲,布哈拉汗国肯定不是对手,还不如称臣,保住自己的权位。伊勒巴斯二世要求开战的理由也很充分。希瓦汗国和波斯在呼罗珊地区有领土纠纷,伊勒巴斯二世继位以来,一直在巩固对呼罗珊的占领,一旦服软,肯定要割让土地,这他绝不能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布勒费兹说服不了伊勒巴斯二世,只好独自来到边境会见纳迪尔沙,表示愿意称臣。纳迪尔沙很高兴,封阿布勒费兹继续担任布哈拉汗,双方约定以阿姆河为界,停止战争。为了拉近和波斯人的关系,阿布勒费兹还把女儿嫁给了纳迪尔沙。

阿布勒费兹的谦卑,让纳迪尔沙很满意,也让他对伊勒巴斯二世更加不满。纳迪尔沙告诉阿布勒费兹,他打算惩罚伊勒巴斯二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布勒费兹写信提醒伊勒巴斯二世,劝后者赶紧去见纳迪尔沙。伊勒巴斯二世态度依然强硬,不仅不去,还派了三千人进攻阿姆河畔的重镇查尔朱,主动挑起了战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迪尔沙派人到希瓦问罪。伊勒巴斯二世杀掉了使者,只留下一人,割掉耳鼻送回去报信。

这下彻底激怒了纳迪尔沙,他亲率波斯大军渡过阿姆河,直奔希瓦汗国而来。波斯人装备精良,军队都配有火炮,还有一支一千一百艘船组成的船队运送给养。伊勒巴斯二世被打得节节败退,逃到了要塞之中坚守。

三、纳迪尔沙做出抉择

纳迪尔沙一面强攻,一面派人告诉伊勒巴斯二世,只要投降,就免你一死。伊勒巴斯二世知道布哈拉汗国已经称臣,不会有人来支援他,与其困守,不如先保住命,再做打算。

伊勒巴斯二世投降后,纳迪尔沙并没有履行诺言,而是处死了伊勒巴斯二世和二十位希瓦贵族,另立了一个傀儡为希瓦汗。

至此,乌兹别克人建立的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都被纳迪尔沙征服,成了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的附庸。

结论:

纳迪尔沙入侵,导致中亚的两个乌兹别克汗国都沦为了波斯附庸。纳迪尔沙没过几年就遇刺身亡,波斯人退出河中,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原本的政权失去后盾,随之土崩瓦解,诱发了新一轮政权更迭。

【参考资料】|《纳迪尔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