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王朝发展史中,灭亡与中兴往往是一体共生的关系,一个王朝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致命性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便会走向灭亡。

如果有幸得遇明君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这一王朝就有可能实现中兴,中国古代就存在光武中兴等案例,世界历史上也存在中心的奇迹,其中,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就是罗马帝国中心的支柱性人物,他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帝国中兴的基础。

戴克里先的改革针对的是奥古斯丁之后的混乱局势,行省将军们力图以武力为后盾夺取帝国的统治权力,由于帝国权力的排他性特征,最终导致各大势力陷入内战,

自公元235年塞维鲁王朝灭亡后,罗马帝国就开始直线下滑,中央权力在地方的眼中一文不值,军队将领都想来分一杯羹,所以积极扶植代理人,以达到控制帝国的目的,然而,谁也没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戴克里先开始了他的改革。

一、基础改革:戴克里先的政治改革

戴克里先的政治改革有其特殊的背景,塞维鲁王朝灭亡后,罗马帝国陷入了“三世纪危机”。“三世纪危机”是指公元235年至284年间罗马帝国因奴隶制经济走向衰落而产生的一系列危机现象,包括农村落后、城市衰落、皇权式微、内战频出、商业凋零等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危机涉及范围广,破坏力大,持续时间长,所以这场全面而混乱的危机对罗马帝国的继续存亡产生了深刻影响,戴克里先必须成功改革,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挽救罗马帝国。

早在戴克里先改革之前,伊利里亚的奥勒良就已经依靠罗马军队逐年平定内乱,重新恢复罗马帝国的统一,然而,罗马帝国再次统一是在戴克里先上台后完成的。戴克里先没有显赫的家族,父亲只是一个被释放的奴隶,可以说,戴克里先能成为日后罗马帝国的皇帝,全凭行伍之间的历练。戴克里先的政治改革将矛头直指元老院,于是元老院最后一点权力也被剥夺殆尽。

与元老院问题一样重要的还有皇位继承问题,戴克里先为了保证皇位继承顺利,并且继位者是个有才能的君主,而非庸才,所以他创建了“四帝共治制度”。张晓校在《罗马军队与帝位嬗递——从奥古斯都到君士坦丁》中解释了“四帝共治制度”,“戴克里先和玛克西米安分别是东西奥古斯都……东奥古斯都又分别任命两位凯撒为自己的助手。

这两个人分别是东部凯撒伽来里乌斯、西部凯撒君士坦提乌斯。”四帝共治制度规定奥古斯都的任期是20年,时间一到必须让位于凯撒,这实际是要求最高统治者主动将国家权力交给新的继承者凯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四帝共治制度仍然导致了很多问题,由于没有人能约束奥古斯都的权力,且并不是每一位奥古斯都都像戴克里先那样愿意主动退位,所以实际埋下了皇位纷争的隐患。有学者对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进行了评论:“戴克里先扰乱整个世界, 将帝国分成四部分, 四个统治者都拥有比以前的统治者更多的军队。”威廉姆斯则持有不同观点:“四帝共治制……结束了军事混乱。”

二、极端化:戴克里先的宗教政策

戴克里先执政时期的宗教政策总体来说比较极端,也并没有专门的、朝向有利方向的宗教改革政策。在戴克里先执政之前,他对基督教的态度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然而,执政后的他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大肆迫害基督教徒。

公元303年,戴克里先颁布了宗教法令,这一法令以迫害基督教徒为主,例如信仰基督教的士兵需要离开军队、基督教教会的教产收归国家、基督教的书籍也被烧毁。

戴克里先及罗马帝国皇帝对基督教和基督教徒这种残酷的行为直到《米兰敕令》的颁布才告终。《米兰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性,但这一敕令并不是戴克里先所颁布的,而是其继任者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颁布的,所以戴克里先对基督教的政策仍然是严厉且极端的。

戴克里先迫害基督教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多神教更适合用于统治国家,更重要的是戴克里先信奉的是罗马的奥林匹斯众神,尤其是朱庇特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民生之本: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

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是壮大帝国必须完成的一项改革,由于帝国的军队和官僚机构花费颇多,所以戴克里先必须拓展财源。除了军队和官僚的花费高昂,罗马帝国因为习惯于参加公共活动,所以建造公共建筑的费用也很高,这些都导致民众需要交纳的税收额度逐年递增,自然会引起民众的反对,所以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不得不施行。

首先,戴克里先为了解决通货膨胀而发行了货币。货币的类型包括金币、银币、铜币和一些辅辅币,但遗憾的是戴克里先的货币改革实际成效不足,不仅因为罗马帝国的货币流通量低,还因为没有受到严格监管的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这在中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也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其次,戴克里先颁布法令以图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公元301年,戴克里先颁布《最高价格法》,又称为“物价敕令”,目标是限制帝国的物价,为物价规定一个上限,同时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物价敕令”实行的结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因为戴克里先及帝国政府规定的物价太低,完全忽视了市场规律,直接陷入了政府单手管理的困境,所以市场的通货膨胀依然十分严重,最后“物价敕令”也只能被废除。

最后,税收改革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戴克里先继位之前的税收制度非常混乱,臣民所要上缴的税收也没有统一规定,全靠地方税收征收人员的说辞,这些人依靠武力为后盾迫使民众接受高得离谱的税收总额,所以民众内心充满悲愤。

戴克里先在此背景下进行了税收改革,从实施效果来看,戴克里先的改革无疑未能改变日益沉重的赋税的趋势,只是改变了税收内容、额度等基础内容的无序性。正如爱德华·吉本所说:“戴克里先体系的另一个非常实际的弊端……赋税和对人民的压榨也相对加重……”

四、重中之重:戴克里先的军队改革

军队是戴克里先荣登皇帝宝座的基础,所以他对军队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与此同时,自塞维鲁王朝以来,因军队势力过大而引发的叛乱和政变活动不断恶化着昔日辉煌的罗马帝国,这些事实都是戴克里先所熟知的,所以他必须要进行军队改革,将军队变成自己的军队,不能给军队任何政变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出于作战需要,戴克里先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边防军大概占帝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野战军则占比近三分之一,后者由奥古斯都和凯撒直接控制,并且给予丰厚的工资,以防止野战军不满而发生政变,野战军主要驻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和要塞地区,负责对内事务。

边防军的待遇与野战军不能相比,因为边防军主要驻扎在边地地区,负责对外事务,比如远征活动。

在戴克里先身边还驻有禁卫军,由于禁卫军在过去能左右罗马帝国的皇位继承,所以引起了戴克里先的警惕,因此他也逐步削弱禁卫军的权力,以防止禁卫军政变,威胁皇帝统治。

戴克里先还从蛮族中招募军队,这是因为三世纪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手工业者破产,这些人无以为生,只能沦为奴隶,久而久之,帝国的公民兵人数就大幅减少,所以戴克里先只能从蛮族人中招募士兵,而且蛮族人作战能力强。

五、总结

戴克里先的改革从其结果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作为中央政权的代表,戴克里先通过行政改革将部分地方行省权力收归中央,减少了行省将领犯上作乱和威胁中央的能力;作为皇帝本身来说,戴克里先实现了皇权的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行省和首都贵族重新尊重皇权,而不再敢于像皇权衰微之际那样蔑视皇权,这是一种尊位的复归;另一方面,戴克里先真切地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是职份的复归。

政治的首要目标是对抗虚无,以勋章式的荣誉使历史永存而不被忘却,戴克里先的改革达到了对抗虚无的目标。

因为自塞维鲁王朝灭亡后,群雄并起,传统的对君主的信仰被抛诸脑后,普通民众也因此丧失了对君主的忠诚,但他们绝不敢相信昙花一现的军阀们,于是他们的思想上出现了真空,即“该忠诚于谁?”的问题,久而久之,便会走向虚无。

然而,戴克里先的改革却帮助普通民众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王权的复归使民众重新回归对君权的忠诚,思想上的真空状态得到了填补。

六、参考文献

1.?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2.?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3.?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4.?宫秀华:《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5.?王三义:《古罗马“赋税名目”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