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山西省东南部与河南接壤的小县城,叫作陵川县,它是绵亘八百里的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是山西省的东南门户。

陵川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以境内国保省保文物单位众多而闻名三晋。

这其中,位于县城西北高岗上的崇安寺名气最大,因为它不仅是县城内的标志性古建筑,陵川历史的象征,更牛的是,这座寺庙和一位奴隶皇帝密切相关。

山西陵川县崇安寺远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先有崇安,后有陵川。意思是先有的崇安寺,后有的陵川城。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在历史上,陵川这块地域很早就是尧帝、舜帝的领地,在夏商两朝,更是王畿之地,也就是王城周边千里的地域。

但是陵川正式建县却是在隋朝开皇十六年(596)。那么崇安寺的建寺年代按俗语说的就应该早于公元59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权威考古资料,1983年修缮崇安寺时发现木构件上的题记,说崇安寺创建于“五胡乱华”之时。

由此推论崇安寺应当建于后赵皇帝石勒之侄石虎继位期间(335-348)。所以,崇安寺的创建年代的确早于陵川建城年代。这个结论还被写入了新版县志。

崇安寺所在的位置在临川县城西北300米处的一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卧龙岗,是县城的最高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崇安寺雄踞在此,两进院落气势恢宏,红墙碧瓦,古色古香。山门高楼飞檐四挑,琉璃屋脊色彩夺目。几栋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高岗上,颇有虎踞龙盘之势。

崇安寺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占地面积达到5000多平方米。虽历经历代重修和扩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但却部分保留着宋、金原作。

现在崇安寺内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及钟鼓楼、当央殿(过殿、毗卢殿)、大雄宝殿、石佛龛以及东西厢房、东西配殿、西插花楼等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门楼到马路边有三层平台,由三重梯道相连,靠近马路的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是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一个平台。

拾级而上,则是二层平台,台阶两边岸墙上,镶嵌一组小型琉璃九龙壁,虽然无法和大同九龙壁相比,但也显得华丽有气势。这个没有介绍,推测应该为现代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上面就是真正的崇安寺山门了。这是一组非常有气势的建筑,正中是三重檐歇山顶的山门楼,两侧是钟鼓楼。有正门、有两侧掖门,功能完备。

山门楼是寺院一大宝,古称古陵楼,现存建筑为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它比较独特的结构就是一层檐下有围廊、二层檐下有斗拱支撑的平座,以及雕饰精美的各式斗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门的正门门框非常特别,它是北宋年间的青石门框,原物再用,依然保留在原位置,弥足珍贵。

三重檐的古陵楼门楼异常高大宏伟,令人愿望即生敬畏崇敬之情。而搭配在两边的钟鼓二楼,重檐高耸,构造精巧。

东边钟楼内,安置有一口宋代铁钟,将近千年了,也是寺内一宝。当然,比它更古老的是二进院内新陈列的树化石一对,高约5米,为寺庙增添了更悠远的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央殿两侧靠东西墙位置,原本是一组插花楼,可惜的是,东插花楼毁于战火,仅剩西插花楼。

插花楼是民间叫法,意为屋檐挑角起翘的形态与古代士子考中状元后所戴的插花帽相似而取名。

当央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形状其实和山门楼非常相似,仅仅是由平面长方形改为了正方形而已,同样是三重檐歇山顶带平座的构造。据研究是金代藏经楼的遗存。

匆匆一览,未能窥见全貌。只能简略介绍到此,其实寺内称得上宝贝的古物甚多,待胡哥慢慢道来,且请暂歇,关注胡哥后续介绍。

喜欢的话请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