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ure | 肠道菌群如何通过应激神经元影响社交行为

1,Nature | 肠道菌群如何通过应激神经元影响社交行为

来源:BioArt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会对机体健康以及疾病产生极大的影响。而影响二者双向交流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外周因素,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肠道菌群因素。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复杂行为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研究。过往研究发现在与社交行为变化相关的神经精神疾病中如自闭症的病人,肠道微生物会发生变化。

近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Wei-Li Wu等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文章。该研究提供了肠道菌群影响小鼠社交活动的神经学基础:特定的肠道菌群通过抑制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 or HTPA axis)介导的皮质酮产生促进小鼠的社交活动。

2,Nature子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刺激的环境,会让大脑保持年轻

2,Nature子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刺激的环境,会让大脑保持年轻

来源:生物世界

无论是人类,还是小鼠等动物,基因组中包含了数万个基因,然而,决定其细胞功能和健康与否的不仅是这整体的基因蓝图,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其中哪些基因开启或关闭。众所周知,衰老、生活条件、行为,以及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上述开启或关闭基因的能力,这种被称为“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现象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近日,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再生疗法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通过单核苷酸分辨率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证明了高刺激环境还能恢复大脑海马中大量与年龄相关的DNA甲基化变化,表明高刺激环境能够使大脑的记忆控制中心海马体保持年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积极、多样的生活有助于在老年时保持精神健康。

3,【JCI】细胞外囊泡介导miRNA的应激颗粒调控亨廷顿症的病理生理结果

3,【JCI】细胞外囊泡介导miRNA的应激颗粒调控亨廷顿症的病理生理结果

来源:外泌体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D 患者脑脊液中的 EVmiRNA 在HD 患者前额叶皮层中靶向的差异表达的 SG 相关 mRNA

近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慢性细胞应激标志物的持续存在,不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额颞叶痴呆(FTD)相关,也会与亨廷顿舞蹈症(HD)的大脑病症相关。

慢性细胞应激导致应激颗粒(SG)的异常积累,这些颗粒是聚集在细胞中的蛋白质和 RNA 的团块。这项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在此之前尚不清楚这些类型的颗粒是否是 HD 的病理特征。

4,PNAS速递:评估创造力高低,只需说出10个词

4,PNAS速递:评估创造力高低,只需说出10个词

来源:集智俱乐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中低三种得分的受试者命名的词汇示例

创造的过程,就是在原来不熟悉的事物中建立联系。这联系越出人意料,创造力就越高。由此出发,近日发表在PNAS 上的论文将创造力这一内涵复杂的概念,与一个简单的测试联系起来,可以看成是对创造过程这一复杂现象的自动化建模。

有一种假说认为:有创造力的人能够产生更多的不同想法。为了验证该假说,8914名受试者被要求说出10个在语意和用途上尽可能不一样的名词研究发现新方法(Divergent Association Task 不相关联想任务,简称DAT)和传统的创造力检测方法的结果呈现强相关性。该研究论证了采取命名不相关的词汇,可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简单、可靠和客观的测量方法。

5,你浪费,所以我浪费:规范错觉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困境

5,你浪费,所以我浪费:规范错觉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困境

来源:心理学报

规范错觉,即人们总是错误地估计他人的行为或态度,如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已婚男性总是错误地认为其他男性比自己更无法接受男性休产假,而这进一步导致男性产假政策无法在日本顺利推行。这种错觉不仅仅是一种错误的估计,更是一种有系统性偏差的估计:人们通常愿意低估他人“做好事”的频率和对“做好事”的态度,同时,人们还倾向于高估他人“做坏事”的频率和对“做坏事”的态度。

近日发表在《心理学报》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物浪费也是一个类似的典型例子。人们倾向于高估他人的浪费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越是高估他人的浪费行为和态度,自身的浪费就越严重,尽管私底下可能并不赞成浪费现象。同时由于不得不屈从于规范错觉而表现出浪费行为,这进一步滋长了他人的规范错觉,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抑制浪费行为的集体行动陷入困境。

6,JAHA:轻至中度卒中后一年内抑郁症患病率和病程分析

6,JAHA:轻至中度卒中后一年内抑郁症患病率和病程分析

来源:神经新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卒中后3、6和12月抑郁症状患病率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调查轻度至中度卒中后第一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和纵向病程变化。研究人员确定了轻度至中度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患者,并且在卒中后 3、6或12个月时至少进行了1次抑郁评估。

研究表明卒中后前6个月转为轻度/无症状的概率高于后期,卒中6个月后重度症状持续的可能性高于前期。该研究观察到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动态改变表明,在轻度至中度卒中患者中,卒中后抑郁往往在6个月后仍然持续存在,应持续监测和适当管理。

7,科学家创造可用于机器人的人工神经触觉皮肤:超薄、质量轻、有粘性

7,科学家创造可用于机器人的人工神经触觉皮肤:超薄、质量轻、有粘性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类想要理解物体的特性以及抓住或处理物体的时候,通常依赖于他们独有的触觉。因此,开发性能更佳、反应更灵活的机器人或假肢对于创造人类触觉的人工传感系统具有重要价值。人工触觉感知系统的进步与机器人和假肢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科学家已经创造了人工受体、神经和皮肤。然而,构建具有类人能力的系统仍然具有挑战性。

近日,韩国成均馆大学和汉阳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人工触觉传感系统,该系统模仿人类通过触觉识别周围物体的方式。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人类的触觉传感系统开发了一种人造手指,它可以通过将传感器信号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来学习对精细和复杂的纹理进行分类,该方法还可用于基于训练模型预测未知纹理。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

8,想长寿,勤刷牙!北大50万中国人研究发现,刷牙与多种疾病和死亡风险相关

8,想长寿,勤刷牙!北大50万中国人研究发现,刷牙与多种疾病和死亡风险相关

来源:e药环球

刷牙,是促进口腔健康的主要方式之一,有助于预防牙龈炎和蛀牙,减少牙菌斑。而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口腔咀嚼、发音等生理功能,还与中风、心脏病、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据一项由北京大学研究团队领衔,对487198名中国人群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经常不刷牙与多种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包括主要血管事件(MVE)、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肝硬化等。研究结果发表于《欧洲临床研究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盛行的阿尔茨海默病理论遭质疑

2,脑科学日报:向日葵竟有镇痛作用? 钢琴家的脑有何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