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生猪存栏量的恢复,市场上的猪肉供求形势逆转,自2021年开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现在市场上猪肉价格即将恢复往年的正常水平。令人奇怪的是在猪肉下跌的关口,鱼肉的价格却开始上涨,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涨价的鱼肉

在端午节之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市场上其他肉类为了稳住销售量,只能被动降价,鱼类价格普遍降价1~3元,鸡蛋、羊肉的价格也大幅度下滑,当时还造成一阵小小的“养殖慌”,很多渔民和养殖户都开始担心亏本。

随着端午节渐渐远离,气温逐渐升高,鱼类却因为高温大量死亡,市场上淡水鱼的供应数量骤减,鱼的价格也开始渐渐上涨。

根据调查,目前淡水鱼价格普遍上涨很多,在部分超市淡水鱼的价格已经达到30元/公斤,往年售价还有7元/斤的草鱼,售价直接翻番。目前,价格低于10元/斤淡水鱼已经从市场上消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初,草鱼、胖头鱼、鲫鱼这样比较常见的淡水鱼均价约为15-16元/公斤,而今年五月份这些淡水鱼的均价则为24元/公斤,上涨幅度甚至超过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肉涨价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市场上淡水鱼的价格都比较平稳,即便在非洲猪瘟最严重中的时候,淡水鱼的价格依然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的现象。为什么在猪肉供应恢复正常之后,鱼肉的价格反倒是急速上涨呢?原来是淡水鱼的产量较往年有所下滑。前两年猪肉的价格为什么那么高?当时因种种原因,市场上猪肉供应量不足,供不应求之下导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淡水鱼自然也是因为供不应求才会涨价。为什么会造成淡水鱼供不应求呢?

第一点,去年南方很多池塘被填埋,而国家又大力提倡环保,要求保护饮用水资源,种种原因,导致水产养殖面积大大减少。而春季期间很多水域禁止捕鱼,使得渔民能够捕到的鱼数量有限。种种原因,导致淡水鱼总体供应量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点,淡水鱼的储备数量不足。春节期间,当时行情比较好,很多水产养殖户对于高昂利润颇为心动,将养殖的淡水鱼大量销售,导致开春以后淡水鱼储备量锐减,供应量自然大幅度减少。

第三点,今年淡水鱼进口数量大幅度减少。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繁多的人口导致我国的很多产品需要依赖进口,淡水鱼自然也是如此。由于疫情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今年在淡水鱼的进口方面也减少了很大的量,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但属鱼进口数量都无法得到提高。

第四点,部分水产养殖户转行。前些年,水产市场行情较好,大量的养殖户见到有利可图纷纷加入水产养殖。但随着养殖户的增多,养殖规模过大,市场无法消化庞大的淡水鱼数量,鱼价下跌,利润空间减小,不少养殖户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便放弃淡水鱼的养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

端午节前,不少养殖户担心即将迎来养殖寒冬,现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市场上淡水鱼涨价的同时,很多人惊讶的发现,市场上其他的养殖产品也纷纷涨价,部分农产品也在此次涨价之列。

此次涨价的范围不仅只限于中国,国际上的食品行业已经在连续十个月之内一直处于稳步涨价的态势,据悉,俄罗斯作为国际粮食出口大国,目前已经开始限定出口粮食的数量,而国际上其他的一些粮食出口大国也纷纷减少自己的出口量。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主食的价格目前还能保持一个比较平稳的范围,不得不说这样在极大的程度上减少了百姓们的生活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为了稳住国内的经济,大肆印钞,造成输出型通货膨胀,事实上今年的国际市场,涨价的不仅只是食品行业,像塑料、铝、玻璃等原材料商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很多产品的价格已经打破历史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粮食的上涨不仅只是通货膨胀的因素,在过去的一年,除去疫情在全球肆虐,很多粮食大国纷纷遭遇极端天气,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缩减。好在国内自2004年以来由粮食出口大国转变为进口大国,而我国每年自产的粮食完全足够国内的百姓自给自足,甚至每年还能预留部分粮食备荒,也就是说即便国际市场出现粮荒,但是国内的粮食足够百姓的消耗,这也是在各类农产品、养殖品涨价的同时,主粮的价格却一直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