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皮损主要特点为糠秕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确,一般认为是柯萨奇 B 组病毒或其他真菌、细菌、螺旋体等感染所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应答参与了玫瑰糠疹的发病过程,当外界病原体感染人体后,经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处理,促使免疫细胞增殖,增强效应细胞 T 细胞、巨噬细胞作用,大量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细胞因子,导致机体炎性反应,从而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青年人,有季节性变化,春秋季多发。初起为单个淡红色的丘疹或斑块,随后逐渐扩大至2~5cm左右的椭圆形或类圆形斑片,边界清楚,表面覆以细小鳞屑,此为母斑或先驱斑。50%~90%的病例可见到母斑,也可有两个或多个母斑。母斑常见于躯干或四肢,1~2周后,在躯干、颈部或四肢近端相继出现泛发的、散在的红色斑疹、斑丘疹,形同母斑,但较母斑小,称为子斑或继发斑。其长轴与皮纹或皮肤张力线方向平行。面部、四肢远端及手足部发疹者较少。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本病有自限性,3~8周皮疹及自行消退,部分可持续半年及半年以上,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大多数患者一次发病后多不再复发。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典型,容易诊断。需与二期梅毒、体癣、银屑病等疾病相鉴别。

【预防和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治疗目的为缓解瘙痒,缩短病程,瘙痒明显可予口服抗组胺药,局部可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炉甘石洗剂,可配合润肤处理。本病一般不需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短期使用。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效果较好,每周2~3次,持续2~3周。

参考文献

[1] 张杰. 玫瑰糠疹的病因学探讨[D]. 河北医科大学,2005.

[2] 闫红梅. 玫瑰糠疹与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关系的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2007.

[3] 陈慧君, 陈治国, 缪希红. 玫瑰糠疹患者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和干扰素γ水平检测[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11(4): 234-235.

[4] 董水生, 董艳霞, 王立艳.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0): 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