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人已经到了闻癌色变的地步,肺癌、胃癌、肠癌……但凡只要和这些病扯上一点关系,瞬间就慌了,大家在体检时对于和癌症有关的词也会多加小心,生怕哪里有个异常,而有的人当看到自己的体检单上的肿瘤标志物检查这一项显示升高或者异常时,立马就和恶性肿瘤联想到一起去。

所以,如果真的查出了“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一定是癌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看常见的肿瘤标志物都有哪些?

1. 甲胎蛋白(AFP):一般是抽血检查,是筛查原发性肝癌主要标志物之一。

2. 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广谱型的肿瘤标志物,结合其他检查,主要用于肺癌及消化道癌症检测。

3.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 :这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它的诊断阳性率可以达到90%以上。

4. 糖类抗原125(CA242):是早期卵巢癌的重要标志物,通过糖类抗原125的检查,可以发现50%-60%的卵巢癌。

5. 糖类抗原242(CA242):消化道肿瘤的最佳标志物之一。

6. 糖类抗原72-4(CA72-4):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尤其是胃癌。

7.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针对50岁以上男性用于筛查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8.癌抗原15-3(CA15-3):是用于乳腺癌检测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升高一定就是癌症吗?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就是给你下了癌症判决书。

首先,体检时查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判定相关高危人群有没有出现早期癌症的相关症状,另一个就是确定那些癌症患者体内是否出现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简单来说,它其实是对于癌症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就算是正常人,没有癌症肿瘤标志物的值也不可能为0,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癌细胞”的存在,数量可能在1-20个左右。这些癌细胞会被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所消灭掉。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

对于肿瘤标志物的判定,通常会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最后即使是肿瘤标志物升高,对于恶性肿瘤的判定也不会单单仅凭这一个标准,还需要CT、B超等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判断,值得一提的是,平时我们因为饮酒、进补或者服用某些药物、炎症疾病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超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的肿瘤标志物一定要警惕

尽管升高不一定代表着恶性肿瘤,但是一旦检查结果显示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得非常明显,甚至已经增高超过正常值一倍、几十倍,并且还在持续往上升的话,那么一定要多加警惕了。

这表明身体内正有大量的癌细胞在聚集。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B超、CT、磁共振成像以及细胞病理学检查等手段,确定是否有恶性肿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