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海哥 (公众号:海哥商业观察 ID:hgsygc)

前不久,吴晓波在接受《财新视听》总编辑张鸿访谈时,说了两句话引发了巨大争议。一句是: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无用的人;另一句是:我是个精英主义者,我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去思考那么多问题。

7月13日,吴晓波发文《“精英论”和“无用论”》,同时放出当时谈话的前后原文,以对相关争议点进行澄清说明。吴晓波在文章中解释道:精英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它认为,在人类的文明进步中,确乎有少数人在关键的时刻,扮演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人人皆可通过努力成为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无用论”,吴晓波称:我无意冒犯“大多数人”。它被刻意放大,我很无奈。他特别强调,“人的无用”是指产业和技术意义上的“无用”,它指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等正在快速地替代很多劳力型工种和知识能力。

对于引发的争议,吴晓波在回应文章中全然没有任何的歉意,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错,而是他的话脱离了语境被夸大的结果。所以,他“很无奈”,甚至很无辜。对此,他说:我不惧怕任何争议,人各有志,人各有识。

那么,吴晓波就真的没有错吗?

在这里,海哥对事不对人,不对吴晓波个人进行任何的判断,仅对他的“精英论”和“无用论”及其回应观点、态度发表相应观点。海哥认为,吴晓波在此次争议中至少犯了5个方面的“错误”。

一错:没有用专业的表达

作为财经作家,靠写商业、写财经类题材吃饭。在一档正式的访谈节目中,考虑到其可能有的社会影响力,他应该要对自己的观点和言辞有所要求,而不是“信口而喷”。

若就是按照吴晓波的解释,海哥会认为吴晓波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其实是一个精英主义者(这其实没什么问题,他有这个权利),我专注于服务精英群体。”而“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无用的人”,他应该想表达的是“大多数人并不是我服务的对象”或“大多数人对我的生意来讲是没有价值的”、“大多数人并不会是我的付费群体”。

“我认为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人去思考那么多问题。”也显得很绝对。海哥认为,更好的表达是:“我认为,这个世界每个人思考的问题都不一样,各有分工。”前者,显得多数人的思考权利都被剥夺了。尽管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思想水平不一,但是不能因为精英与否就要把人的思考的权利给拿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吴晓波按照这样的言辞去表达,多半是不会掀起轩然大波的。所以,海哥更宁愿希望是另一种可能:吴晓波和张鸿有一种默契,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有一种炒作一把的默契。而且,海哥不太相信,财新在发布前,吴晓波不会看剪辑和完整的片子。

二错:忽视了真正的语境

吴晓波在回应文中,大谈前后语境,大谈自己反被碎片化撕咬。其实,他忽略了真正的语境:当下,社会情绪处在一种炽热的状态。人们的自豪感、获得感、存在感是比较强烈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晓波说“大多数人是没有用的”、“大多数人不需要思考”这是明显的政治错误。不要说自己就是纯粹地谈“商业”、“经济”,所有商业行为和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政治环境下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人民,所有的商业和经济活动,都应该是服务于人民。因此,服务一部分人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是不被允许的,至少从社会愿景和理论上讲是这样。

三错:“两论”逻辑难自洽

一说“精英论”,吴晓波“我是一个精英主义者”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社会进步主要是精英推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错。海哥本人也是这一层面“精英论”的拥护者。

就拿职场来举例,真正一个集体起主要作用的是符合“二八法则”的,也就是80%其实是不堪大用的,甚至是一些人还是“废物”、可有可无的,但是这80%不等于就没有存在价值的。因为,没有这80%,20%的突出作用其实是缺乏支撑的。

所以,精英和非精英,更本质的差异不是“有用”和“无用”,而是分工不同、作用不一。就像打仗,有人得运筹帷幄,有人必须得上阵杀敌,有的还必须付出牺牲。而不能像吴晓波一样,粗暴地归结为“大多数人是无用的”。

所以,表面上看吴晓波的“精英论”和“无用论”,一前一后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他忽略了社会群体的完整结构,他的眼里只有精英或者只需要精英。很多人也都说,吴晓波只是说出了“真话”而已。话虽“真”,却打倒了一大片。这在他现在有限的商业逻辑里面是对的,但却是狭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狭隘在哪里?吴晓波走了一个极端,粗暴地认为,精英或服务精英是可以脱离大众的。这太过于绝对,也不真实。精英所从事的工作、享受到的待遇和荣誉,肯定是大众所不及的。但在谁养活谁这个问题上,精英却是大众阶层所产生作用的受益者,衣食住行哪一样不仰仗于大众普通劳动者。

而且,很多时候,成功了、多赚了点钱,并不等于就一定是精英,也可能是一个普通人遇到了好的运气而已。同时,也如吴晓波所言,精英是可以从普通大众成长而来。既然如此,你成为精英后,怎么可以反过来忽略、看不上大众的多数人呢?

就拿吴晓波本人来说,他说他服务二十多万精英就够了,其本质是这些人以及占少部分的企业金主,是在为知识付费、在交广告费“供养”他。吴晓波自然是很幸运的,能够服务这样一群人,赚钱多、麻烦少。可是,他服务的这群人的衣食父母可能就正是大众普通老百姓。比如,吴晓波有幸得到一个奶粉品牌的青睐,后者在他那里投了大几十万的广告,可是这个奶粉品牌就是大众消费品。吴晓波明明还是受益于他口中的“无用的人”的,那不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四错:有违背自己的专业本分

承接“三错”的逻辑,往下一步就是回到“商业”层面。

吴晓波口口声声讲“崇尚商业之美,乐于分享贡献,反对屌丝文化。”但是,稍加思索,他的“两论”明显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和本分的。

何为商业之美?狭义讲,可能就是吴晓波所言赚钱是“高尚”的。我发现,最近5年左右,有好几个人都拿这句话当自己商业化的挡箭牌,具体名字就不列举了。他们提得越多,越发是对“赚钱高尚”的论断不自信,越发的“猥琐”。

显然,商业之美不只包含这层含义,不能仅限于赚钱可以买楼、买岛、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质和自己可以云淡风轻。更应该包括商业自由、产品匠心、商业创新、服务社会之美等诸多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晓波的身份是一个财经作家,有幸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观察者、记录者。显然,中国的商业之美一定不只是精英商业之美,最本质是服务大众之美。所以,吴晓波自己给自己装进了一个套子里,可惜可叹。

就算忠于一个精英商人的本分,吴晓波也不应该发表粗暴言论,而让自己面临被客户放弃甚至抛弃的风险。再比如一个消费品牌,它本就是服务大众的。在吴晓波言论被社会广泛讨伐甚至官媒批评以后,这个品牌若要继续与吴晓波合作,如果它有点敏感性,它难道不会有所顾忌嘛?

再者,吴晓波作为中国商业发展变迁的受益者,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了一定的舆论影响力。这层影响力,到底是拿来任性妄为,还是要起到积极的正能量引导作用。这是吴晓波要思考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人说啊,现在很多达者在追求独善其身,反过来却要求穷者兼济天下。这是什么逻辑,什么世道?

五错:回应并不完全站得住脚

对于“精英论”,他的解释是差不多的,尽管有些狭隘。但是,对于“无用论”,海哥读了很多遍他的前后意义,压根就没发现他所言“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是无用的”与后来他回应的“产业的无用”有任何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他的前后语境,吴晓波所指的“无用”,多半是指对他“没有价值”或“没有知识付费价值”。但是,吴晓波回避了自己的真实目的,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偷换概念。所以,他这个回应在有点正常阅读理解能力的人面前,是过不了关的。

不就是为了推广自己的知识付费服务吗?既然是商业之美,为何要如此羞涩回避、不敢承认?原因很简单,吴晓波怕引发更大的抵触吧。对此,海哥也可以理解。但是,就这一个点上,它一点都不美,一点都不性感,海哥是为他感到悲哀的。

更有甚者,吴晓波在回应文章中,不但没能给出专业的有说服力的解答,更多地传递出来了不满的情绪。对被舆论反噬不满,对“网曝”不满,吴晓波摆出了一副“受害状”。吴晓波自己可以得意洋洋大放厥词,为何就不允许他人七嘴八舌、论长论短。

他这样的思维方式、行为逻辑,海哥不敢苟同。作为一个受益于舆论影响力的人,吴晓波就应该默许他人质疑、反对的舆论条件,而不是以受害者身份来叫委屈、装无奈。

难道,真的恰如吴晓波所言,不需要大多数人去思考,这样能够更好的割韭菜吗?

结语:吴晓波是时候反思了

在吴晓波回应文章发布后不久,海哥就极力避免与任何人,尤其是与吴晓波站在同一利益立场的人,在公开场合发表辩驳之言,而是默默地在朋友圈写了一段话:有人很幸运,赚了一些钱和一些名,但是就忘记了人的脚是要落地的,不能一直悬空。悬空的是鬼,不是人。

最后,想再问一句吴晓波:如何真正崇尚商业之美?恐怕需要重新结构性思考了。

ps:本文与任何媒体、企业及个人,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欢迎一切理性探讨,不欢迎任何不文明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