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盛夏清晨,从永登县城乘车出发,不足十分钟路程便抵达大同镇王家坪村。清新的空气中飘逸着淡淡花香,放眼望去,芍药、郁金香、海棠……成片的花海竞相争艳。

如今,这片花海,不仅仅是村里人的“后花园”,更引着全村人踏上幸福小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家坪村花海。

位于庄浪河畔的王家坪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兰新铁路、312国道、连霍高速穿村而过。以前,王家坪村户户种花“小而散”,难成规模,村民们会种不会销,优质玫瑰卖不上好价钱,农户和市场之间似乎有着无形的“鸿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几年,王家坪村通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土地流转规模,逐渐形成了以玫瑰产业、高原夏菜、休闲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

每逢周末,王家坪村附近的西部玫瑰谷里游人如织,车来车往。观景、赏花、购买特色农产品……众多游客来这里感受乡村旅游的别样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在西部玫瑰谷里采摘。(王家坪村供图)

西部玫瑰谷由当地引进的龙头企业甘肃东方天润玫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不仅有千亩玫瑰基地,还围绕玫瑰产业精心建了玫瑰产品展厅、观光古建长廊、人工湖、花卉观赏园等景观。

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部玫瑰谷举办玫瑰原产地体验游活动,游客在玫瑰谷里采摘玫瑰、了解玫瑰产品与玫瑰文化。乡村旅游也带动了村民就业,固定在玫瑰谷上班的村民有60余人,玫瑰采摘季节用工高峰可达300人次。

“产业兴旺了,乡村才能振兴。随着玫瑰产业逐渐强起来,我们还想继续在‘花’上做文章。”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张睿鸿说道。

去年,村里引入兰州金之兰园艺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鲜切花项目。项目占地近300亩,目前有59个国内外芍药品种,有望成为兰州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芍药生产基地。同时,基地还种植24种薄荷、迷迭香等草本芳香植物、12种木本绣球、北美冬青及海棠类观赏植物,可为市场提供优质多样的鲜切花及种苗。今年芍药预计生产成品花30万支,销售预计达到六十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东方天润玫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线及各类玫瑰产品。

种花、采花、加工、售卖,王家坪村村民们正多渠道“花样”增收致富。不仅如此,全村上下一心,积极打造“美丽生活”。

“以前各家随便在巷道里堆杂物,还有烂墙烂圈,夏天臭烘烘,雨天全是泥。”王家坪村四社社长李远发告诉记者,“自从整治以后,现在村道宽敞整洁,村民们保护环境意识也强了,把自己的院子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免费给我们每户装了电炕,既方便还环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远发给记者展示村里给他家安装的电炕。

去年以来,结合小康示范村、美丽乡村、农村公路改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王家坪村硬化了村社主干道路和巷道,打造村庄绿化带,铺设排水管网,建设樱花大道、文化墙、文化广场等。同时,通过广泛动员,对残垣断壁、乱搭乱建进行了统一清理整治,清理了陈年垃圾。重点进行墙体粉刷挂瓦、人行道彩砖铺设、配套路灯建设和景观树绿化带设置等。实施厕所革命,目前已改造厕所160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巷道干净整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缮一新的文化广场。

“面子”亮,也要“里子”美。在村容村貌大改造的基础上,王家坪村也更注重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加快乡风文明建设。

张睿鸿介绍,村里成立7支文体队伍,积极开展农民篮球赛、乒乓球赛、广场舞比赛、戏曲表演、文艺汇演等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扎实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孝老爱亲”“好少年”等评比活动,为形成和谐、淳朴、互助、友爱的村风民风奠定基础。

多年来,村民张秀玉无微不至地照顾着96岁的婆婆,今年“三八”节,村里给她颁发孝老爱亲奖,张秀玉到现在还舍不得使用村里发的奖品。“没想到村里还给我发奖,以后我会继续好好照顾家里人,为村里发展多作贡献。”张秀玉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秀玉在家中晾晒玫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秀玉家中用上了水冲式厕所。

鲜花富了口袋,美了乡村。张睿鸿说,“村里将加快推动发展集‘赏、玩、食、购、娱’于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打造宜居宜业又宜游的美丽乡村,带着乡亲们在小康路上幸福前行!”

(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