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雍正

至周实行分封制以后,中国出现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对于周天子和秦始皇以后的皇帝们来说,国即是家,家即是国,天下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皆归他们,属个人私有。如果我们按照现今“人人平等”的思维来看待封建王朝的这些理论,是极其荒谬且不切实际的。但我们说,理解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是历史现象,必须要将这些东西放在当时的历史角度来看待。在封建时代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之手,或许不失为国家稳定的一颗“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封建时代这种集权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统治者的秉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整体社会面貌,所以才会有“伴君如伴虎”这句经典名言的出现。清朝时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皇权达到了巅峰,而达到巅峰的标志就是雍正所设立处理西北军务的军机处。年羹尧是雍正时期的处理西北军务的大将军,他的才干在雍正父亲康熙统治时期就已经显现,帮助康熙巩固了满清人在西北地区至高无上的统治权。雍正继位之前,为了加强他在康熙心中的分量,以帮助自己今后顺利登上皇位,就曾特意拉拢过年羹尧。可以说,雍正继承皇位,离不开年羹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鸟尽,良弓藏”,是西汉诸臣用鲜血换来的至理名言,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将身边的功臣,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刚刚稳定下来的政权,防止有人以下犯上,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亦是如此,就连手段相对温和的赵匡胤,在建立汉朝之后也是使出了“杯酒释兵权”这种解除身边功臣军事力量的招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当然想集所有大权于一身,就算是有大功的年羹尧他也是不得不防。那么年羹尧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朝中的肆意妄,为已经招致的雍正的反感,私下与人“结党”,排挤自己所看不惯的那些朝臣。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雍正看在眼里,在后者看来,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越界,有损皇帝之威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自幼饱读史书,对于历史上反复上演的以下犯上的例子倒背如流,因此他打心底是不会允许朝廷中出现任何对自己不利的苗头,就更不用说“结党”这种历代君王最为愤恨的行为。公元1726年,雍正为年羹尧安上很多罪名,不管是事实存在的,亦或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给他安上的“莫须有”的罪名,总之最终的目的都是把年羹尧这位满清大臣送上断头台,处以死刑。年羹尧死后,官员抄家时意外发现一本书,雍正看后吐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将年羹尧处死对于雍正而言还不够,他需要“斩草除根”,连根拔除年羹尧几十年在朝中所扎根的势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诛连数族,凡是与年羹尧有血缘关系的清朝官员,一个不留的全部罢官,将他们手中所拥有的权力全部收回中央。值得一提的是,在给年羹尧抄家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本逆言之书,名为《读书堂西征随笔》,作者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这本书大胆的评论了清朝时政,特别是那些为雍正所宠爱的近臣,汪景棋毫不掩饰的直言他们的不当之处,而且言语之中还透露了对于皇帝的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堂西征随笔》里有一章叫做《功臣不可为》,言辞十分大胆,文中对雍正的父亲康熙指名道姓,甚至作诗讥讽,丝毫不顾避讳这一传统,同时为有功之臣鸣不平,责备皇帝们贬谪或消灭功臣的做法。不仅如此,汪景祺还谈到了雍正,他从年号的角度出发,提出非议,这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雍正看到这本书之后,因生气而吐血,当即便派人把汪景祺给抓了起来,处以死刑,同时在年羹尧的罪名当中再加一笔,说他知此书而不上报,属清朝法律规定的五大逆罪之一,罪不容赦。雍正的这些做法,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年羹尧的下场,根源在于他的肆意妄为;至于汪景祺此人,所言之事虽有愤词,大体上却也揭露了封建统治下的弊端。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难以评定这些历史人物谁对谁错,只能于后世感慨古代封闭政治制度下的黑暗。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