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卫立煌收到了一封从蒋介石侍从室内发出的绝密电报,电报中称三十八军内部已经被共产党渗透而附带名单上的这37人就是可疑分子,要立即逮捕并押赴洛阳受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份死亡名单中,郝克勇的名字赫然在列,而此人是我党地下组织中的“王牌特工”。

在历史中,我党出现过很多“王牌特工”,他们渗透到敌人内部,身处在最黑暗的角落,为革命事业做着贡献。而为了保护这些精英特工们的生命安全,能与他们取得联系的往往只有一人,这些人或是如李克农那般的“资深特工”,或是如周总理那般的组织领导,又或是如叶剑英那样的中央领导。但是唯一一个能与主席毛泽东单线联系的红色特工只有他——郝克勇

一、家境优越、年少成名

郝克勇,1914年12月4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郝克勇的父亲郝鹏程是国民党著名将领杨虎城的好兄弟,更是西北军的创始人之一,郝克勇的家室在当时也是实打实的名门望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幼的郝克勇十分的聪慧且勤奋,十岁的时候可以通背《四书》《五经》,展现了极其优秀的学习天赋,对医术感兴趣,郝克勇就拜了一名德高望重的道长为师。在李道长的苦心教导下,郝克勇十三岁时通读了古代中医著作《千金方》,运营书中的知识为邻里八方看起了病来,久而久之附近的人便称郝克勇为“神童”。

后来神童郝克勇在哥哥郝克俊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此后不久郝克勇便考入了著名的建国中学。

1932年事件爆发,日本军队为转移国际视线,不宣而战偷袭进攻了上海的闸北地区,战火打响后,以蒋光鼎为首的第十九路军奋力抵抗,在抵御住日军的多次进攻后,十九陆军伤亡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此事后,郝克勇与同学们就自发的组织了一场大型募捐活动,并将市民捐赠的慰劳品亲自送到了十九军的驻地。此后不久,郝克勇与哥哥也加入到了十九路军的抗日义勇军,郝克勇也于同年5月加入到了共青团。

1935年,在复旦结束了两年学习生涯的郝克勇考入到了国民党财政部开办的盐务税警官佐学校,在该学校成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贵州的天柱县出任盐务税警分队长。担任公职期间郝克勇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因此得罪了很多人,而这其中又属河南省主席何健的为人最为奸诈。

当时何健依靠走私商盐来谋取利益,而刚刚上任的郝克勇血气方刚,管你背后的人物有多大,只要是走私船只一律扣押。他这一扣就触碰到了何健的利益,何健也因此记恨上了郝克勇,1936年杨虎城、张学良谋划了“西安事变”,何健趁此机会公报私仇把郝克勇打成“小杨虎城”,无奈之下郝克勇只好选择了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3月,回到西安后郝克勇选择了继续深造,他考入了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系,并在那里学习了三年,也正是在段这学习生涯中,郝克勇结识到了冯文彬、胡乔木等人,进而在1938年年初加入到了中国国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二、潜伏38军、与主席“单线联系”

1938年5月,赵寿山的国民党第三十八军成立教导大队,组织上认为有必要将一支“统战”力量打入到这个新成立的教导大队之中,在这些青年军人中发展共产党员。

当时上级领导们考虑到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是杨虎城的老部下,而杨虎城又是郝克勇父亲的好兄弟,认为郝克勇更容易渗透到这支部队的中枢,所以将25岁的郝克勇安排到了教导大队任政治教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郝克勇赴任的一年后,也就是1939年春,蒙定军、胡振家和郝克勇3人在陕西成立三十八军地下工作委员会,郝克勇则负责组织、统战和干训队及教导队的工作,开启他“隐秘而伟大”的地下特工生涯。

在渗透到教导大队期间,郝克勇充分利用《新华日报》等进步刊物对三十八军内部进行政治教育,并且以毛主席所著的《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为基础,创作出了《党的建设和三大法宝》、《中国走向何处去》、《共产党员须知》等文章和教材,深化三十八军内部基层军官们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

与此同时,他还开设了抗日政治工作、游击战术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课程,对三十八军内部的进步军人进行思想教育,这也使越来越多的三十八军军人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

据统计在郝克勇与蒙定军等人经年累月的引导之下,三十八军内部的党员人数从1937年的20余人发展到了1944年的660余人,其中不乏掌握实权的校级军官,也难怪陕西当地的一些群众当时把赵寿山的三十八军戏称为“七路半”。

1940年,三十八军内部的异常活动引起了蒋介石政府的注意,同年12月,蒋介石发布密电,命令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对蒙定军、郝克勇等三十七名疑似共党分子实施抓捕,听到“风声”的赵寿山让郝克勇立即以生病为由离开教导大队,郝克勇也因此逃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5月,局势得到缓和,郝克勇得以再次回到三十八军在第三期教导大队中任职,可好景不长,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与共产党的“眉来眼去”让蒋介石察觉,随即在1941年秋老蒋派遣了六个军将三十八军包围,命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即日赶往重庆受训。

蒋介石这一次“突然袭击”将赵寿山投奔共产党的计划彻底打乱,为了能让赵寿山尽早摆脱困局,郝克勇等人决定,将赵寿山秘密护送到延安。

历经五个多月的跋山涉水,克服了千难万险,郝克勇等人终于将赵寿山安全的护送到了延安,在那里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对赵寿山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且同意了赵寿山的入党申请。

在此期间,毛主席也对三十八军内部的地下组织未来的工作做出了部署,他让三十八军工委今后直接与中央联系,让郝克勇接替工委书记一职,要求郝克勇在今后的工作中接受他个人直接的领导,就这样,郝克勇成为了唯一一个与毛主席单线联系的中共高级特工。

由于郝克勇的名字已经被国民党政府认定成了“共党”,这个名字已经不能再用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为郝克勇取一个化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次交谈中,毛主席突然问了郝克勇一个问题,毛主席对他说:“你舅舅姓啥子?”郝克勇回答道:“姓范。”

于是毛主席就将郝克勇的化名改成了“范明”,郝克勇也从那一天起一直用“范明”这个化名生活、工作,哪怕在1955年接受军衔时,也是以“范明”这个名字接受的少将军衔,所以,在开国少将的名单中人们只能找到“范明”而找不到“郝克勇”。

三、重返38军,策划“衡山起义”

1943年3月郝克勇以范明这个身份带着新的密电码重返三十八军,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郝克勇给毛主席单独发送了上百封秘密电报,在党中央与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郝克勇等人的“统战”工作效果显著。

据统计1938年至1944年的六年时间里,郝克勇等人先后开展了5期教导大队,培养了2千余名干部,660余名党员,让三十八军这吃着国民党俸禄的军队,成为了被共产党领导的武装。

1944年,蒋介石将“反共干将”张耀明调到了三十八军出任军长,显然老蒋此时已经在三十八军嗅到“红色”的味道,而张耀明的到来,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将这只部队彻彻底底的清洗一遍,抓出潜伏在三十八军内部的“共党分子”。

虽然此前已经为起义做出了谋划,但如今蒋介石已经将“刀”架在了郝克勇等人的脖子上,那就只能拼死一搏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郝克勇等人决定发动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7日,在郝克勇等人的带领下,三十八军第17师的上千名官兵在河南省洛宁县起义。这是抗战胜利前,国民党军队首次成编制的宣布起义,1946年5月,国民党38军第55师在河南巩县起义,随后第17军与第55军组建西北民主联军38军,加入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战斗序列。

抗战胜利后,郝克勇被党中央派遣到了西北、河南等地开展布点任务,在这期间郝克勇亲手向国民党内部安插了一百多个“卧底”,胡宗南的贴身副官张德厂就是其中之一,而这枚关键的棋子为日后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非关键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向中原、东北、华北和晋冀鲁豫各个解放区发动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形势也非常紧张。为了解决北线的军事威胁,为边区自卫战争做出回旋的余地,毛主席提出了“用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北线问题。

当时驻守北线的是国民革命军第22军,这支部队是国军内部出了名的“杂牌军”,非常不受老蒋的待见,并且该军的指挥官是著名爱国将领胡景翼的亲生弟弟——胡景铎,此人不仅深受父兄感染,爱国情怀极其浓烈,而且还和蒋介石、胡宗南等国军高级将领有过矛盾,所以,胡景铎成为了这次行动的突破口。

郝克勇带着党中央写给胡景铎密函,只身前往共绥德地委,并且以胡景铎中学教员的身份与他展开了秘密接触。9月底,郝克勇穿过茫茫沙漠,经过两天两夜的骑行,见到了胡景铎,并且将密函交给了他,看到信之后的胡景铎表示会坚决服从中央的安排,随即两人开始讨论关于起义事项的计划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郝克勇发出的起义信号,胡景铎率第22军86师、新编11旅各一部及榆林保安九团共5000余人在横山县波罗镇发动起义,震动西北的“横山起义”就此拉开帷幕。

横山起义极大地缓解了边区西线的防御威胁,极大破坏了国民党的进攻部署,为我边区的防御作战做出了深远影响,而郝克勇在这场起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郝克勇也为西藏的解放立下过汗马功劳,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极富神秘色彩的地域,这里的人们信奉宗教,所以班禅在西藏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能否成功解放西藏,班禅的作用至关重要。彭老总曾交给了郝克勇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将班禅请到北京来。

经过郝克勇等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1951年4月,年仅十三岁的班禅终于抵达了北京,并在郝克勇的陪同下,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北京当地的藏族人士的热情欢迎。在班禅热情地将象征“美好”、“兴旺”的哈达挂在毛主席的脖颈上时,毛主席非常的高兴,他笑着对小班禅说道:

“在西藏,你比我说话管用啊,所以西藏的解放主要还得靠你!”

1951年7月,在郝克勇以及西北军区入藏部队的护送下,十三岁的班禅以及其随行的二百余人安全抵达拉萨,虽然路途上历尽了千辛万苦,但最终还是到达了那壮丽的布达拉宫,郝克勇也创造了历史上带兵入藏的军事奇迹,为我国的民族统一、和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2月23日,郝克勇在西安因病去世,走完了他96年的传奇人生,郝将军去世后,人们在他的挽联上用“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来形容他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这也是后人称郝克勇为“六多将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