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板块的持续火热,让投资者们再次聚焦到这个科技属性爆棚的版块。不少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也摩拳擦掌,希望能成为行业中最亮的那颗星,近日便又有一家公司向科创板递交了招股书。
7月1日,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海清科)科创板IPO已提交注册。国泰君安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10亿元。
招股书显示,华海清科是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该公司主要从事CMP(化学机械抛光)、研磨等工艺设备和配套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以及晶圆再生代工服务。
作为清华大学控股的"校企"之一,处于初创阶段的华海清科仍比较孱弱,业绩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招股书也显示,公司对长江存储、华虹集团等客户依赖程度较高,其库存式生产模式能否走通?‘
清华"校企"
无论是从股权结构还是高管人员来看,称华海清科为清华校企也不为过。
招股书显示,清华大学作为公司实控人,持股37.58%。公司前五大股东分别为清控创投、清津厚德、路新春、科海投资、国投基金,持股比例分别约为37.58%、10.23%、7.93%、7.43%和6.25%。其中清控创投为清华大学全资子公司。
不过,清华在公司创立时并未掏一分钱,而是以知识产权出资。公司设立时,除了三名股东以货币资金出资外,剩余两名股东:清控创投和康茂怡然均以知识产权作为出资方式,对应的认缴出资额为1836万元和1224万元。
另外,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由清华大学教职工兼职,比如现任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路新春,研发总监王同庆,技术总监赵德文,均来自清华大学。
不过公司也因此在薪酬上花了"重金"。招股书显示,2019年,华海清科的全体高管薪酬634.24万元。董事长路新春50.05万元,总经理张国铭12.14万元,常务副总经理李昆106.05万元,董秘崔兰伟26.25万元。
依赖高质量的人才和外部资金输血,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其自主研发的半导体化学机械抛光(CMP)设备主流机型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亦打破了国际巨头在该领域数十年的垄断。
依赖政府"输血" 关联交易占比高
重金吸纳人才,打破技术垄断,华海清科的创业故事听上去非常励志,但具体到业绩上,却较为惨淡。
2017-2020年,华海清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19亿、0.35亿、2.1亿和3.8亿,呈逐年上升态势,报告期内分别录得扣非归母净利润-0.38亿元、-0.67亿、-0.47亿和0.14亿,仅在去年实现了小幅盈利。
华海清科近几年扣非后合计亏损约1.1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亿元、-2784 万元和 1.59亿元,公司主营业务目前尚未走出亏损状态
事实上,华海清科亦在招股书中表示,其过去营运资金依赖于股东增资和借款等外部融资以及政府补助。
2020年,华海清科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达到了8181.24万元,几乎是2019年的四倍,而公司去年能摆脱亏损处境,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输血"的结果。
另外,2018年至2020年,华海清科对长江存储、华虹集团两家关联方的销售占比一直在50%以上,2019年甚至高达70%以上。而业内龙头中微公司和芯源微,去年前五大客户占比还不足60%。目前来看,华海清科对清华"校企"的依赖程度还是太高了,未来能否持续发展还是变数。
应收账款高企 坏账风险较大
随着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华海清科的应收账款总体规模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各期末分别为 2824万元、4526万元和 1.46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8.16%、8.53%和 9.84%,规模和占比均较高。
公司解释称,在应收账款中,受限于主要客户如华虹集团、长江存储、中芯国际、厦门联芯等都属于行业内地位较高的下游厂商,内部付款审批流程较长,存在部分货款延后一定时间支付的情形,导致海华清科的逾期回款金额极高,分别占到应收账款比例的99.51%、76.67%和 62.10%。
另外,应收账款高企与其自身库存式生产方式也有一定关系。
据悉,业内通常是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订单情况进行定制化设计及生产制造,以应对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而华海清科主要通过销售预测来单来安排生产,也就是库存式生产。
公司在招股书中称,拟将募得资金5.4亿用于高端半导体装备(化学机械抛光机)产业化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100台化学机械抛光机(包括减薄设备)。
而100台的年产能,比2019年产能的7倍还要多。
有业内人士质疑称,要想扩大市占率,投入巨资升级扩产当然是关键一步。但是,扩产后的产能,华海清科能够消化得了吗?
目前看来,华海清科作为清华"校企",在技术储备上拥有不俗实力,但在经营层面上还有诸多问题待解。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一家企业,盈利还是相当重要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