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一个雨夜,陈占祥站在窗边,目光幽幽,呆望漫天的雨丝踌躇难定。

梁思成曾经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如今,五十年早已经过去了,我们似乎依旧还生活在“梁陈方案”的谶语中,虽然“梁陈方案”是一份永远无法实施的方案,但是梁思成和陈占祥所作出的努力,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导师阿伯科隆贝要去香港做城市规划,希望陈占祥能助他一臂之力,就像是当年一同制定伦敦南部三个城市的规划一样。

第二天飞往香港的飞机票就放在窗台写字桌上,只要他愿意,立刻就能拿着这张飞机票去一展宏图,然而新中国成立在即,建筑事业定是百废待兴,他留下,或许能尽这一份绵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雨夜中,又看到了一支望不到尽头的队伍,他们涌入上海之后,没有敲开任何一家人的房门,即便天下着大雨,他们依旧席地而睡,陈占祥被触动了,给这支解放军送了一些热汤,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陈占祥回到家,拿起飞机票将它撕得粉碎,他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要留下,留在这里为战后做城市规划。

当时最有名望的就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陈占祥便给他写信,提出了自己参与北平规划的想法,梁思成给他回信,邀请他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占祥就像是一个孩子,为忙碌而喜悦,他带着一家人搬迁,一见到梁思成,两人就有着谈不完的话题,陈占祥说:“全世界再也没有第二个北京城,这块瑰宝规划时要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梁思成感同身受,以茶代酒跟他碰杯,说:“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为了打造出一个好的方案,梁思成和陈占祥每天就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胡同里,走遍了大街小巷,两人虽然有着15岁的年龄差距,但是建筑梦想构建为他们构建了一份友谊。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两人呕心沥血提出的“梁陈方案”并没有被采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陈方案”是主张保留62平方公里的北京古城,拓展外西面郊区公主坟以东、月坛以西的适中地点,把老城区,新城区的工厂、学校,商业区、居住区进行有机分配,而不是全部集中在老城区。

那么“梁陈方案”是否可行呢?从历史的角度去剖析,“梁陈方案”提出的过于仓促,没有考虑到一个时代性,光是发展西郊就需要一大笔费用,当时的财政情况是很难实现“梁陈方案”。

不过“梁陈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确实让人赞叹,哪怕是今天都不得不说两人的战略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一直都在为保住古城墙而奔走,跟他们辩论,无论如何都想要留住古城墙,这么一座古城墙,汇聚着中国人几百年的智慧,这一拆就真没了,哪怕是日后重新修复,它也不再带有历史气息。

在数场的辩论下,梁思成据理力争,但最终的还是没能保留下来,这也成了梁思成一行人的一大遗憾。

看着这古城墙,梁思成曾做了一个幻想,他说:这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环城公园,登上去之后,能够舒展人们的筋骨,壮阔他们的胸襟……

梁思成的构想已经是难以实现,就在拆除的那一天,看着古城墙一块块的剥落,梁思成痛心疾首的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思成和陈占祥在这次事之后,也是各奔东西,在那之后,梁思成因为工作过度,身体每况日下,林徽因去世那年,两人都因为过度操劳住进了医院,只要梁思成身体好一点,他就会陪林徽因

看到林徽因躺在病床上,他心痛如绞,1955年林徽因病逝,梁思成在这之后,也跟陈占祥见了一面,那是时隔14年的会面,两人又跟当年一样,有着说不完的话,1972年梁思成病逝,2001年陈占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