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椰子树

主旋律电影,

是既觉得不值得说,

但又想说两句的那类片子。

暑期档已经过去一半,始终没能有“救市”的片子出现。曾被看作是能够“救市”的《中国医生》,如今看来也不达预期。

今年七月,基本上是主旋律题材影片的专属月。除了7月30日待上映的《狙击手》外,目前已经上映了3部主旋律影片,但在这样天然的市场环境下,主旋律影片也并没有赢得比以往更出彩的成绩。

回望过去,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多被视作群星出演的“大片”,基于它是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一类片子,所以一些观众不会对此类影片过于苛刻。但多年过去,不论是青春、犯罪或是其他题材,都在其原本的模式上生发出了更多的可能与创新,市场对主旋律影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现在的主旋律影片,虽然有了新的味道,但谁也不知道这到底对不对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化

中国主旋律电影最初被定义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和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21世纪以前,被看作是“红色电影”的作品,例如早期的《开国大典》《周恩来》等,是主旋律影片最初的形象,在当时的大众心里,主旋律电影往往“故事沉闷”、“教育性大于观赏性”。

但21世纪之后,中国电影受外部刺激而不得不发生改变,主旋律影片也因此随之产生新变化,2001年,中国加入WTO,协议规定分账片配额从10部增加至20部,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影片开始倒逼电影行业进行改革。

被视作打开电影的商业化运作大门的《英雄》于2002年公映,这刺激着国产电影的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部主旋律商业电影,并在当年以4.2亿票房成为票房冠军。它也是“建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后两部分别是2011年的《建党伟业》以及2017年的《建军大业》。在这三部影片中,最明显的商业化特征便是“群星出演”,主要分为老戏骨、中生代演员、流量明星三类,这种做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在主旋律影片逐渐往商业化道路上靠齐时,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也被挖掘。从官方主导到主动寻求突破,较为典型的就是前几年的《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甚至到今年的《扫黑·决战》,这些影片开始用带有创作者个人属性的、商业类型片的方法来完成一部主旋律电影,针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讲述,节奏紧张、戏剧冲突强,这和用事件堆叠的历史革命题材大片有着很大的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上映的《战狼2》更是以56.94亿的票房成绩碾压了一众好莱坞大片,燃烧了无数国人的爱国情绪,当之无愧成为那年的票房年冠。

在这个领域之下,又进一步细化出了一类根据近代或现代真实事件改编的主旋律电影,例如《湄公河行动》改编自“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红海行动》改编自“也门撤侨”、而2019年上映的《中国机长》则改编自2018年发生的川航空险事件。这类影片更加靠近受众,更易激发全民性的国民自信,其实也更难拍。

今年暑期档的《中国医生》便是由《中国机长》的原班人马打造,根据疫情期间在武汉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基于《中国机长》接近30亿的票房成绩,《中国医生》也被寄予厚望。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且整个暑期档主旋律影片的票房都略显颓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三部主旋律片,成色如何?

今年,不论是出于建党100周年的关系,或是关于后疫情时代的电影市场,主旋律影片都显得尤为特殊。

截至目前,在今年上映的主旋律影片中,真正有声量的不过三部,而这三部,都集中在七月份上映,分别是《1921》《革命者》和《中国医生》。

《1921》和《革命者》在七月的第一天同时公映,截至目前(7月22日)分别收获票房4.74亿和1.25亿。

《1921》主要讲述了在五四运动之后,各地的共产党组织派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议,最终会议圆满结束的整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观众来说,“黄建新执导”、“主旋律电影”,是另一个《建国大业》吗?

有一部分观众的确是因为喜欢看《建国大业》才走进影院的,但谁知道,《1921》变了。

与以往把重大事件排列展开,把事件作为中心不同,《1921》是以1921这一年为横截面展开叙述,并将人的刻画放在了首要位置。或许正因如此,影片上映后褒贬不一。

《1921》中对于人的刻画和关注,本质上对于推动其主体叙事没有太大帮助,反而分散了观众的焦点。

《1921》与部分观众的想象失之偏颇,“人”虽然有了,但造成了叙事上的“不理解”。

另外一部《革命者》,是目前三部主旋律影片中评分最高的作品。它更像是一部传记,影片以李大钊为主角,选取了他人生当中的许多重大历史节点,并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拍摄,这在主旋律电影中较为少有,也是《革命者》较为有亮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而言,《1921》和《革命者》作为暑期档打头阵的两部作品,无惊无喜,甚至与预期相比略显颓势。本以为《中国医生》会在后续夺得更强劲的票房,但又双啜预期管理失误了。

《中国医生》由《中国机长》原班人马打造,除了“原班人马”,到目前为止,二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不上不下的豆瓣评分。

《中国医生》不同于《中国机长》,它回溯的是整个武汉期间的防疫过程,从疫情初露端倪、到方舱医院最后一个病人出院。但也正因为这是一个类似于“缩句”的过程,《中国医生》呈现出来的样子介于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像是时代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1921》是重点关注人而忽略了叙事上的有序嵌套,那么《中国医生》就是重在事件的排列堆叠,而忽略了事件的前后铺垫以及对于人的刻画。在疫情初露端倪时,影片重在刻画社会层面上的“疫情来了”,但医生护士们似乎没有恐惧。在后来的发展中,事件太多又缺乏铺垫,令人很难觉得这是一部电影。

但大家没法抨击《中国医生》,甚至排着队“泪目”。从单个的小事件来看,例如张子枫饰演的角色得知自己失去父母的揪心场景,没有人会不为此动容。这不是因为电影有多好,只是因为唤醒了真实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中国医生》上映超过10天,票房10.2亿。这和2019年《中国机长》首周票房17亿的成绩相去甚远。“救市”已然无望,只期盼7月30号上映的《狙击手》在口碑上能为暑期档的主旋律电影扳回一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旋律大月,暑期档依旧冷

暑期档已经过半,目前收获的票房不到45亿,可谓是冷到不能再冷。

在之前的文章中(电影观察|后疫情时代,又难又长的暑期档)数小娱有分析过,除去2020年的特殊情况外,2015-2019年五年来,暑期档收获票房的平均值在120亿左右,从这个数字推算,目前时间过半,而仅有不到45亿的票房无疑是不够的。

整个七月,主旋律影片占据大头,但天然的市场环境并未为此类影片获取太多优势,反而,在今年主旋律影视作品增多的情况下,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反倒对主旋律电影来说成了一种劣势。加之影片自身质量平平,更难以带动整个大盘上行。

简单来说就是,市场受疫情影响、项目制作周期短、且扎堆上映,2021年的主旋律影片不知不觉被透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目光扩大会发现,暑期档的青春片如《燃野少年的天空》《二哥来了怎么办》、动画电影《济公之降龙降世》,也都没有激起太大波澜。整个档期都显得非常之冷静。

接下来待上映的主旋律片《狙击手》《长津湖》,都被寄予了比较大的期待,后者更甚,但传闻会在8月定档的消息也尚未被确定。但疫情之后,影片定档已经不是从前的路数了,所以随时有可能官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上映的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因前作不俗的口碑和票房而备受期待,或许能为市场带来一些劲头。

总的来说,接下来的暑期档还有时间争取票房。只希望还有更多的片子可以进入暑期档,缓解这个长档期的压力。

-END-

运营 | 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