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徐镜人,相信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他是谁。但是说起板蓝根这药,相信在国内基本上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板蓝根这药可能很多人都吃过。徐镜人就是板蓝根颗粒的研发者,扬子江制药集团的董事长。在2021年7月12日的晚间,扬子江制药集团在官网发布了一条震惊的消息,时年77岁的“板蓝根大王”徐镜人,在当晚处理工作的时候,突然心脏病发作,送医没抢救过来,于新疆的伊犁去世。徐镜人靠着板蓝根发家,一手创立了这家市值千亿扬子江药业集团,而徐镜人一直没有让企业上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子江制药的成立

徐镜人是江苏省泰州人,出生于1944年10月份。在1966年5月,21岁的徐镜人选择退役从商,经过多方考察后,他决定要开制药厂。于是1971年,徐镜人就在扬州泰兴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制药工坊,这个小型制药工坊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扬子江制药集团。刚开始这个小工坊由几名工人和六间小平房组成的。为了弄清楚怎么制药,徐镜人专门跑到当时的安阳制药厂去学习。学成归来后,他就开始自己研究药物。经过多次实验改良后,徐镜人终于研发出来板蓝根颗粒,他决定将板蓝根颗粒作为制药工坊生产的核心药物。到了1985年,徐镜人正式把制药工坊更名为扬子江制药厂。板蓝根颗粒一开始卖得都不好,制药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的转折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8年,上海爆发了甲型肝炎病毒疫情,板蓝根作为抗击甲肝疫情的头号药物,被各地群众们哄抢。其中口碑最好的,就是扬子江制药厂生产的板蓝根颗粒,上级领导得知之一情况后,要求扬子江制药厂尽快生产400万包板蓝根颗粒,好送到上海去抗击疫情。这也就成了扬子江制药厂的转折点,400万包对于每月只有5万包产量的扬子江制药来说,无疑是短时间无法完成的任务。徐镜人带着工人们连夜制作,终于在2个月完成了385万包的产量,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走进了民众的视野,扬子江制药厂也在这一年完成了过亿的产值。从这以后,扬子江制药厂迅速的发展了起来。1996年就成为了江苏省效益最好的药企,1997年就已经在国内医药行业中排在前五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市的原因

在徐镜人的带领下,扬子江制药在2004年的年销售额超过了80亿元人民币,成为了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头羊。2005年就更不得了了,扬子江制药以102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继续领跑国内的制药行业。之后的十几年里,扬子江制药的发展依旧是势不可挡,长期霸占着中国医药企业百强榜的第一名。徐镜人曾公开表示,扬子江制药在2020年的年销售额会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对于这样一个发展稳定的公司,为什么死都不肯上市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疑问,如果扬子江制药上市,肯定能加快发展的步伐,迅速发展到世界级药企的地步。但是徐镜人对将扬子江制药上市的问题十分抗拒,主要原因在于徐镜人认为公司在上市之后,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一旦资金链断了,就会产生负债,仅仅7%的利息都能把一个发展不错的企业给拖垮,并且一旦企业上市,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影响到企业想坚持将药做好的初衷。所以说,徐镜人想要稳扎稳打地将扬子江制药发展起来,这样发展起来的企业就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影响到企业所生产出来的药物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的发展

扬子江制药的发展,和它过硬的药品品质是分不开的,只有药品的质量好了,在大众之间的口碑才会好。现在扬子江制药每年都有着过千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并且从来没有欠过外债。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随着徐镜人的离世,他的儿子徐浩宇可能成为扬子江制药集团的接班人。徐镜人在2005年9月就把自己的儿子徐浩宇安排进了公司,担任了集团副董事长的重要职务。父子俩在集团是否上市的问题上一直没有统一,徐浩宇是比较倾向于将集团上市的,获取资本,从而加快集团的发展,但没有被徐镜人认可。在2015年的时候,徐浩宇就将自己创立的一家公司,在国内进行了上市,之后发展还不错。未来的扬子江制药集团在徐浩宇的领导下,是否会进行上市,这一切都还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药的初衷

综上所述,“板蓝根大王”徐镜人能将扬子江制药做到市值千亿的规模,这样的能力是十分让人钦佩的。他对我国中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我们所有人去铭记。随着徐镜人的离世,未来的扬子江制药是否还能继续辉煌,就要看他的继任者的了。希望扬子江制药能够不忘初心,持续给大众带来高品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