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人师长不是一句话的事,更不是说说而已。要配得上“师”这个字,就必须得有过人之处,或许是“术业有专攻”,又或者是修为、品德先人一步,再或者是对年长之人的尊称,总之这个字不好当,也不易当。

我国古代思想奠基人和儒学创始人孔子曾拜一七岁小孩为师,德高权重的他为何会放下身段,拜七岁小孩为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究竟为何?

当年,55岁的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途中,马车经过了一群孩子玩的泥泞堆,而孩子们见车来了也不避让,于是其弟子便问小孩,为什么不知道避开,不怕车吗?说罢,孩子们就走开了,只有一个小孩依旧站在原地,孔子见状,感觉很不可思议,一般来说,小孩子见车就会避让,而这个小孩却无动于衷。

孔子不理解便亲自询问小孩,为什么不避让马车?小孩子很淡定地说道:

“我早就听说你只晓得事物和道理超乎常人,从古至今都是车见障碍物主动躲避的,见城避城,哪有城见了车子主动避让的?”

小孩的这番话让孔子当场无语,便询问他姓名,小孩回答他道:

“项橐。”

孔子斗志满满,心怀天下,怎会忍得这番说辞,他很不服气,更不甘输给一个小孩。于是便亲自下车找小孩比试一番,并设定规则,两人分别给对方出题,答不上来的一方,就要认另一方做师傅,项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一番辩论后,小孩问孔子:

浩瀚天空中共有多少颗星星。”

孔子认为小孩年纪尚小,对未知的宇宙还抱有很多好奇之处,需要他自己发现,于是就巧妙地回答说:

刚才都是问地上之物,现在又何必谈论天上之物?”

于是小儿又说:

“那地下一共有多少房子?

对于这个问题,孔子心里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于是说道:

“我们暂且就谈论眼前的事情,何必要谈天说地。”

之后项橐又提问孔子:

“你知道自己眉毛几许吗?”

孔子听罢,对这个叫项橐七岁小孩说:

“真是后生可畏啊,是我学疏才浅,你可以当我的老师。”

说完这句话后,孔子还对其躬身行礼,称项橐为“老师”,之后便上车离去。

2、七岁小孩究竟何等人也?

项橐是何许人也?他出生于春秋时代,是莒国的一名神童,年幼便学识渊博,知识储备超群,被世人称为“圣公”。据相关记载,项橐与我们熟知的项羽有着鲜为人知的关系。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莒国人,项羽则是秦国之后的人,据历史记载,项氏并无二姓,祖宗从来都是一家。由此看来,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项橐不管怎样都算得上是项家的老祖宗,是比较早的项氏人,项橐和西楚霸王项羽之间,有着很深的血缘亲属关系。

3、抛开光辉后孔子平淡的一生

孔子在我们印象中总是伟大,但抛开光辉后的孔子并不是那么“神话”。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今天的山东,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葬在今天山东曲阜的梁公林,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带领孔子到曲阜的阙里定居生活。

他们两人孤儿寡母,家中又没有成年男丁,所以日子相当拮据,家境也算得上贫寒。但是年幼的孔子勤奋好学,乖巧懂事,十四岁的他就因为生计和生活压力从事过很多劳动。

十五岁时他吸取经验,并意识到只有努力学习知识,掌握生活必备本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他也曾直言自己的志向并非柴米油盐,而是做学问,并凭借之前艰苦学习打下基础,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行。

十七岁的时候,孔子的母亲去世,他体会到前所未有打击,十九岁时,为了了结自己心中愿望,回祖籍地祭拜,尽自己一份孝道,便自愿娶了宋国的一个大家官族的女儿为妻,没过多久,孔子的妻子便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并取名为鲤,字伯鱼。迫于妻儿生存,这一年孔子便出门,寻得管仓库的小吏一职。

30岁的时候,孔子因为学识渊博已经很出名了,齐景公更是闻名而来,与他一同探讨秦穆公称霸的事情,并提出有信服力的见解。36岁时他所在的齐国中,有人羡慕他并加害于他,孔子向人求助未果后,便仓皇逃回到鲁国。

此后,孔子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54岁时便成为了鲁国的大司寇,55岁的时候由于时政治理念不适用而不被重用,于是他决定离开鲁国,另寻出路,随后便开始周游列国。在卫国待了近一年又回到了鲁国,之后5年时间里他相继在陈国、蔡国和叶国游学。

63岁时,孔子回到了卫国,三年后,他的夫人去世,而后一年的冬天他的儿子孔鲤去世,再后一年,孔子爱徒颜回去世,两年后的4月11日,接连失去家人爱徒的孔子坚持不下去,最终患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4、总结

活到老学到老,从来都不是空口号,孔子作为古代拥有极好地位的圣人,在思想上开拓了一片新的疆土,是从古至今都被人供奉信仰的对象,尽管孔子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其主张的学术思想,放在今天依然有很多被适用。

从他向七岁小孩拜师一事,也能看出孔子对于“尊重”不分年龄,不分贵贱,为人很是谦卑,即使面对平头百姓、黄毛小孩,依旧没有任何伟人的架子和包袱,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