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刀友说,希望刀匠以几十年锻刀的经验,从一个刀匠的角度来谈谈“什么是好刀”,其中不乏一些刚入圈的刀友。要依刀匠说,其实“好刀”的标准一直是摆在明面上的,2个硬性标准——使起来得心应手,看起来赏心悦目。只不过里边有各种弯弯绕绕,就显得水比较深。

所谓得心应手

刀匠在设计刀的时候,往往有个最基本的大前提,就是按照用途设计锻造。因为得先知道这刀拿来干什么,才能去研究形制、挑选钢种,再考虑一系列的工艺。比如日本人切生鱼片的刀,就有特殊要求,要求特别锋利,得切刺身的时候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但重度户外爱好者就不待见这种刀,他们爱的是开山刀,不太锋利不打紧,否则一下子豁了口断了刃反而麻烦,但是得能砍,见山开山遇水搭桥。这两种刀肯定制作工艺就大相径庭了,可比性也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书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香刀

进一步说,有些朋友没真正接触过刀,受各种武侠名场面的影响,会觉得“好刀”肯定全都是吹毛断发、削铁如泥啊!从实操角度说,如果想分别达成这俩条件,还真没那么难,论吹毛断发,剃须刀排得上号,这是薄刃的优势;论削铁如泥,机床上的车刀,切的可都是钢铁。可是,剃须刀刃太薄了,别说削铁,多刮几回胡子就钝了;而车刀呢,那种独特的厚重形制,机床大概是它唯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这就是唯用途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剃须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刀

然而问题在于,真在刀圈的刀友,可能会拿着一个剃须刀片,或者看着机床上的车刀感慨“这可真是把好刀”吗?当然不会。所以在刀圈,对好刀肯定还有在用途之上更高的标准,那就是能不能在它的领域内把综合素质拉高,这一点在艺术猎刀上尤其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艺术猎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艺术猎刀

其实刀圈为啥很少会把吹毛断发、削铁如泥作为评判一把好刀的标准,一是因为说起来不专业严谨;二是,这俩条件的确不好同时达到,参考前边剃刀和车刀的例子,刀的性能跟刃口有很大关系,薄刃锋利,厚刃耐操。如果是同一个刃口,比如说刀匠在热处理等工艺的时候发现,把硬度拉到65HRC之后,刀胚还能不脆——也就是韧性仍然良好,那么这把刀开型之后,既能吹毛断发,又可削铁如泥,自然不会有人反驳这是个好刃。而这一点与钢材选择的关系匪浅,好的钢材,淬火完美,不光锋利坚硬,还得有韧性,刚柔并济。比如说手工折叠锻打的花纹钢,就是千百年来刀剑界在刀钢上苦苦钻研出来的法子,本意便是平衡刀的硬度和韧性,提高综合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折叠锻打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折叠锻打花纹钢刀

关于赏心悦目

一把刀赏心悦目,主要体现在造型设计、选材、装饰工艺等几个方面。好刀一瞥之下就知道不是凡品。好的设计,线条明朗,风格独特,可以有紧张感但不能是突兀感。此外刀匠会去刻意参考人体工程学,让重心、护手、手柄线条等结合之后,上手使用感很舒适,好比这不是一把刀,而是手的延伸了,能够迎合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严格来说后者也能归到“得心应手”那个层面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艺术猎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艺术猎刀

至于选材和装饰工艺,这两点也基本决定了一把刀的风格,比如中式刀剑,国外一些朋克设计的名刀,风格迥异是肉眼可见的。另外,好料、繁复的工艺自然带来的视觉效果更好,价值更高,尤其是手工刀,一眼看上去就显高档,很容易辨别。经典的钢材,比如大马士革钢,到现在依然风靡不休;柄材像传统红木,还有骨柄,现代还有碳纤维这种高科技柄材,都是很好的材料。至于装饰工艺,刀匠此前有专门介绍过一些繁复的传统刀剑工艺,刀友们可以看我以往文章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