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自然真奇妙,很多花草竟然都可以入药!”在莞城中心小学,一堂以“传承药膳文化,共筑健康东莞”为主题的药膳文化科普课正在进行,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专家给学生们现场传授传授有趣的中草药知识,传承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法的实施,使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近年来,东莞市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通过推进并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全市共投入资金近8亿元,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启动中医馆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中医药服务量占社区总服务量的15%以上。在基层,中医药以“简便验廉”的优势,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中医进社区

引导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针灸、艾灸(热敏灸)、拔罐、刮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受到东莞市民的广泛欢迎。无论是在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这些极富特色的诊疗技术诊室都能见到排长龙的场面。

中医药法的颁布,不但强化了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与保障,在中医药管理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也构建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保障力度。

在2020年底,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名中医工作室签约授牌仪式暨东莞市基层名中医学术传承培训班在企石镇举行,拉开了东莞市名医工作室全面落地基层的帷幕。

在现场,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等7家医疗机构分别与莞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企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名中医,进一步引导了东莞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建立基层名中医工作室。”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中医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一张覆盖全市的中医药基层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建立,有效、便民、惠民的中医药服务与市民更贴心。

提升特色康复能力

中医药在基层起了大作用

在松山湖社区卫生中心的诊室内,来自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的省名中医周光辉正在为居民诊治。在医院与社区结成医联体后,他经常来到社区,让松山湖的居民体验到中医药的良效。

2020年10月24日,东莞市中医康复专科联盟成立,全市53家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联手,通过共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构建全市中医康复治疗网络,进一步促进全市康复医疗资源的大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聚焦中医康复发展,注重传统康复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采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专业化的整体治疗模式,着力打造全面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基地。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康复科是东莞市中医学会中西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获得广东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周光辉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省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推动全市中医药康复技术的推广。

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康复技术方面效果突出。在东莞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医康复技术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东莞通过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加强中医护理、中医康复等适宜技术发展,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东莞市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东莞市中医康复专科联盟不断探索“互联网+”中医康复服务,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记者了解到,全市将完善中医药特色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以中医药特色为主的康复医院。到2025年,实现全市二甲以上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全覆盖,康复专科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长期护理机构及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中医康复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疗“未病”

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药香袅袅,在大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3平方米的中医馆丹楹刻桷,古典雅致,让患者心情愉悦悠闲。馆内设中医诊室、中药房、煎药室、康复锻炼区、康复理疗区、健康教育区等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在这里,中医馆成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块重要阵地,有效促进了市民对健康的了解和重视:“百草园”能够引导群众走近中药,增强对中药文化的了解和信心;“钻研石器”展览讲述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中医药内涵精华的理解和拒绝停滞、不断创新的追求精神;主题画廊回顾中华文明瑰宝的浮沉以及当代背景下迸发的光芒;历史“名著”上篆刻着中医药文化史上历代伟人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医“治未病”成为一大热点。对于社区来说,社区医生最重要的职责正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老百姓认识疾病、学会养生保健,这与中医治未病的概念不谋而合。

近年来,市治未病指导中心积极发挥治未病联盟的作用,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更好地促进中医药文化为社区居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牵头组建了中医“治未病”专科联盟,推动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治未病科,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养服务,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的管理率。全市范围内,各医疗机构推广普及邓氏八段锦、易筋等养生保健方法,发挥中医在养老和安宁疗护中的优势,探索建立中医医养结合新模式。

通过推动中医治未病平台升级建设,将治未病服务融入基层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内容,东莞正进一步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记者】欧雅琴

【作者】 欧雅琴

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