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报告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是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前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领域,要求我们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正逐步削弱当地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在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基础收窄的背景下,财政部门面临筹集足够资金以支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刺激计划的艰巨任务。这不仅限制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还可能加剧公共债务水平,对长期经济稳定构成潜在风险。

其次,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变,尤其是分税制改革实施三十年后的现状,揭示了一个新趋势——地方自主财源的萎缩速度远超预期。在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的环境下,这一现象尤为显著,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急剧下降。这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还可能加剧区域间的经济不平衡,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统一性和社会凝聚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些挑战,中长期的财政改革方向应聚焦于扩大财源和优化税制结构,赋予地方政府更具决定性的税收工具。其中,财产税作为一项潜在的稳定财源,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短期内全面推行财产税可能遭遇阻力,特别是考虑到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公众接受度。但作为长远规划的一部分,探索财产税的可行性和逐步实施是必要的。

此外,自"营改增"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税种支柱,加之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下滑,地方政府亟需寻找新的财源渠道来弥补缺口。这要求我们在设计税制时,既要考虑公平性和效率,也要兼顾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和治理能力,确保税收体系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保障公共服务的持续供给。

整体看,政府近期着重于两个主要领域:一是消费税改革,即将该税种转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模式以增加地方政府收入;二是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的多项改革,包括土地承包、宅基地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改革,以支持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民收入。这些措施反映出政府在税收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策略上的调整,目标是实现财富分配的合理化和社会发展目标。

消费税作为一种由中央政府独享并在生产阶段征缴的税种(未实现中央与地方共享收益),其现行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而现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改革的基础已逐渐成熟。现行的《消费税暂行条例》最后一次修订距今已有十多年,自2008年以来,一些条款逐渐显露出与现今经济环境不匹配的问题。尤其在高档乃至奢侈消费品的征税方面,存在明显的空白点,诸多奢侈消费行为,例如私人飞机的购置、马术活动、高档会员俱乐部的服务以及奢华的休闲娱乐项目,至今并未被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畴。

如今,这个独一无二的、中央独享的税种被推向大众面前,为何?因为变革之风即将吹起!意图将"中央独享"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此等风向之转,意图明显,给地方更多的灵活性。这一变革,无疑是为了激活地方财政。众所周知,某些地方财政犹如浮萍,依附于土地之上,而今房地产之境遇,众人皆知。

因此,此时调整消费税,大概率是为了支援地方财政。毕竟在国际上,消费税是地方财税的重要补充。不过,我们有个担忧的点——消费税征收环节的后移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烟草、石油、汽车等产业的生产基地可能会因失去部分税收优惠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征税范围扩大,是否会直接推高消费品价格,将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对于需求刚性强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销量的影响较小,因此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对于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价格上涨可能会抑制消费,从而影响税收收入。我们后续会看三中全会的情况,再作分析。

此番调整,也折射出我国当前经济的压力。改革消费税,矛头直指奢侈品,此等举措,必将赢得广泛支持。为何?因为此税将加诸于高消费人群之上,若税率达万分之一,其数目亦不可小觑。若将其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享之税,例如各占一半,对地方而言,无疑是巨大助力。

谈及税制改革,我们认为国家尚需更加细致入微,比如涉及到个人方面,如遗产税,需进一步完善。对于普通百姓,可以不征或少征,对于富人,则应适当加重税负,因为此方面之漏洞,仍不容忽视。此举应符合我国共同富裕之理念。我们应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份温暖与力量,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个体角度审视,消费税改革无疑将深刻塑造我们的日常消费图景。这一改革举措首当其冲的是商品定价机制的重塑。随着税负的合理化调整,众多商品将迎来价格调整。具体而言,诸如食品、日用品、电子产品乃至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商品和服务,其价格有望因消费税改革而发生变化。对于商品价格弹性较小的垄断性生产企业来说,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力,能够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而不必大幅调整其产品价格。这是因为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需求相对稳定,即使价格有所上涨,需求量也不会显著减少。

然而,对于商品价格弹性较高的行业,情况则大不相同。这些企业可能需要通过降价或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来保持其市场份额和销售量。这是因为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转向替代品或者减少购买量,从而导致销量下滑。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企业可能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吸引顾客并维持市场地位。但这种做法也可能引发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拥有成本优势、品牌影响力或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而其他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总之,短期看,地方财税的稳定是当务之急,关乎经济大局,包括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长期视角下,消费税改革与扩大内需策略并行不悖,共同构成了财政体制完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双轮驱动。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警惕改革中的不确定性,也要保持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