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地地下蓄洪项目拥有目前香港较大的地下水和雨水收集回收系统,也是香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部分。位于热带风暴的常规路径上,香港是亚太区内降雨量较高的城市之一,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在这一气候下,香港曾经频繁发生大规模的内涝事件。实施海绵城市,提高城市抗洪能力,促进雨水循环利用,对香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香港过去经常发生大范围的水浸事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渠务署自1989年成立以来,就以「防洪三法」——截流、蓄洪、疏浚等方法,减少暴雨及洪水对香港的影响。从1995年至今,渠务署清理了125个水浸黑点。目前全港共有6处水浸黑点。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增多,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排涝的需要,大规模的排水系统工程必须加以解决。然而,在人口稠密的市区内建设大型排水系统工程,往往因土地、环境、成本等制约而难以实施。所以,香港重新思考雨水管理模式,以提高城市的防涝能力。“海绵城市”的概念也在考虑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雨水管理模式是海绵城市,以“顺应自然、灵活适应”的方式模拟自然水循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可以渗水、吸水、蓄水、净水,并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和利用雨水。

工程署工程师李静文说,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排水理念,主张采用渗透、滞留等方式就地疏导雨水,降低排洪设施的负荷,减少城市洪灾的发生。同时,海绵城市也促进了市区绿化,美化居住环境,减轻热岛效应,建设宜居城市。这样做符合香港的需要。

工程署工程师刘耀文说,位于跑马地运动场球场下方的底土排水系统收集雨水和灌溉水,再加上蓄洪池收集的地下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灌溉,街道清洁及冲厕用途。目前每天平均处理水量80立方米左右,每年可节约用水3万立方米,相当于1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在回归自然的同时,海绵城市还可以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设计。智能水闸及蓄洪池水位实时监控系统可有效地节约水泵的电力消耗,减少洪水和排放。该设计还能降低建设成本和工期,同时兼顾防洪、环保。

依据工程需要,将防渗土工布或透水工布围在各种形式的蓄水池、渗水池、调洪池周围。雨水收集模块安装方便,承载能力大,不会滋生蚊蝇藻,在临时施工区使用后,可将其拆除,移至其它地区。本装置适用于大型建筑小区、工业园区、广场及工厂雨水收集利用。集雨模块的蓄水池能有效地储存雨水。经过处理,储存的雨水和水资源可以用来冲厕所、扫路、浇灌草坪、补水、甚至循环冷却水和消防用水。

雨水模块作为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储存,通过雨水收集模块收集的雨水资源可以对厕所进行冲洗、浇灌草坪、浇灌路面、水景补水等,甚至还可用于空调系统冷却循环水和消防用水,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缺乏的局面,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雨水收集模块由聚丙烯塑料注塑成型,它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

除了跑马地蓄洪池外,香港在大坑东、上环和观塘各建了三个大型地下蓄洪池。西贡的蚝涌河和大埔的林村河等,均仿效天然河道设计,采用自然河床,以促进河水的渗入。此外,元朗湿地雨水园、九龙卫理道雨花园等湿地雨水花园等也具有滞洪和净化雨水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