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用来保护我们个人信息的法律,并将在今年的11月1日正式实施。那么,到底哪些属于个人信息呢?这部法律将带来哪些实质性改变呢?大家遇到侵权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的《民法典》《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众多法律法规中,都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我国首都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改变了之前法条分散、标准不同等尴尬局面,更加系统、全面地实现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金诚同达(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功成介绍,“这部法律重点强调我们公民个人信息有哪些权利,还有公民信息处理者有哪些义务,更侧重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保护”。这部法律明确了“个人信息”的概念。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北京金诚同达(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李功成介绍,“比如说你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个人财产情况,医疗健康状况都属于个人信息,但如果匿名化处理不属于个人信息,比如你的电话号码后四位做了技术处理,打了马赛克,跟你个人信息就不匹配了,就不属于个人信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基础上,还规定了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未成年的个人信息等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在对这些个人敏感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使用、加工等处理时,必须是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才能进行。处理未成年人的信息还应当取得未成年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记者在街头随机走访了20多名市民,无一例外都反映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过,其中最多的就是接到骚扰电话、被推送定制服务和被强制收集个人信息。

大学生王芳说:“我经常接到骚扰电话,称可以给我优惠贷款还有办信用卡,我觉得很烦,因为我不需要,还要浪费时间应对。”

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我比如在网上搜索了一个品牌的衣服,之后淘宝、拼多多好多这样的购物网站就会给我发各种关于这个品牌衣服的推送,我觉得自己被监控了一样。”

市民张先生表示:“下载应用软件的时候,就要求你必须同意他的条款才能使用,那没有没办,要用只能同意,我觉得这个也不合理。”

刚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一一回应了公众关切的这些问题,明确了“告知——同意”这一核心原则。也就是说处理个人信息,应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不得误导、欺诈、胁迫等,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而且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方式。

李功成介绍:“比如,我们原先经常收到一些定制化的推送,这一次也明确规定我们数据处理者采取自动化决策的,如果根据个人的特定身份进行相关推送的,应当提供另外一种无差别的推送方式,而且我们公民个人有明确拒绝继续推送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也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此外,大家关注的滥用人脸识别的情况,《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要求: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了全面的保护,今后我们遇到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积极维权了。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个人信息被侵犯,可以向公安、工商、消费者协会、互联网管理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违反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或者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保护个人信息义务的,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整改,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收的,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责令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服务,拒不改正的,并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根据具体情节加重处罚。市民在维权时,一定要保留好证据。

李功成表示:“大家要有证据意识,发现自己权利被侵害后要保留证据,比如相关的APP,因为我拒绝提供相应的信息它拒绝提供服务给我,那就保留相关截图或者录屏取证都可以。”

如果市民个人信息被侵害了,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李功成介绍:“造成损失以我们的实际损失为限,这个损失包括个人财产损失,这是直接损失,也有可能是个人名誉损失,主张名誉权损失,不同损失不同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个人信息保护法》让我们的个人信息有了法律“安全锁”,但还是提醒市民要有意识地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尤其是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更要绷紧这根弦。

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建介绍:“大家不要下载 、使用非正规的APP ,不要在非正规的APP上填写个人信息,不授权非正规APP获取地理位置、读取手机内存通讯录等权限,以免被恶意取得个人信息,给自己带来麻烦。”

(来源:《零距离》记者/刘舒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