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菲利普斯曾表示过,拍摄《小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探讨这个世界缺乏同情心的问题。“小丑的目标并不是想看到这个世界被毁灭,而是世界的重生。”
小丑只看过这个版本,所谓“民风纯朴”哥潭镇专出恶民,亚瑟遵守着这些规则,按时吃药 ,保持微笑 ,尽量让自已像个友好的正常人,结果被人欺负,丢掉工作,被亲人欺骗,还让人看笑话。当彻底站在所有秩序对立面, 却得到无数人的支持。所有不屑规则的人最终将小丑推上了神坛,在混乱中重生, 绝望中崛起,最终成为了哥潭镇里的超级反派人物。光是这样的设定,就能击中无数人的臆想。一场狂欢之余的背后,又开始是各种意识形态的战争,所有人成为了小丑,但绝不想是首当其冲的那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丑打破哥潭镇原来的世界局面
哥潭镇原先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小丑的崛起使全民都进入狂欢的乌托邦世界。
其中巴赫金曾指出,世界性的“狂欢”,其实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的悲剧。它的外在特点主要表现在全民性、仪式性、等级消失和插科打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尾亚瑟被人推送到大众面前,就是一个仪式象征,他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等级制度。小丑的重生,更包含了脱离体制,脱离常规,他的二次重生,也代表着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及摧毁一切与更新一切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狂欢的世界 里,人们可以嬉笑怒骂、穿着怪异、鱼肉人间,但这种逾越等级,财产,职位,家庭和年龄的,呈现出一种人人平等、自由、资源共有的乌托邦世界的假象,终究与现实世界是相对立的。


混乱等于公平?


在小丑的狂欢世界里,打破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并不意味着混乱,而极致混乱却意味着极致公平,在他的逻辑里,任何有秩序的社会本质上都是不公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瑟枪杀三人后,经历了绝望,逐步走向疯狂,而影片里的背景社会,也有着许多类似亚瑟这样人,最后都成为了小丑的化身,他们对这个世界进行了暴乱的“清洗”,狂欢似的仪式上解放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全民狂欢,最终把小丑推上了神坛


正如有人说的:亚瑟是我们这个时代活生生的人,他集悲哀,失败,落魄,穷困,真实,暴力…于一身。是社会把他当作小丑,逼成小丑,他最终只能以小丑的身份反抗,用小丑解放自己,还自己自由。监狱或精神病院对他毫无意义,他的精神已经挣脱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瑟变体前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工作中,都希望自己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善良人物。但在现实里,底层的工作环境,发育不良的畸形体型,无伴侣,缺父爱,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而在内心中的狂欢场面里,他却成为了备受瞩目的主角,不管是冲破束缚获取自由,还是获得他人欣赏,都是亚瑟内心最渴望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扮演小丑的杰昆菲尼克斯后来在采访里也说过:“虽然这个角色很邪恶,但他好像很自由,这很吸引人。与此相反,亚瑟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缺乏安全感,自卑,紧张,不断压抑自己的情感。但是小丑不会抑制任何东西,他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人。这可能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因为我们一直在压抑自己,而小丑跳出了社会规范的桎梏,这对于我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这版小丑的人物设定多少是有硬伤的,与08版的小丑有很大区别,把一个心理有问题,智商不高的loser成为混混魔头,是否又牵强了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把这版小丑逼上绝路试图引起共情,电影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别人如何伤害了亚瑟,试图把众人情绪拉至最高点,小丑的三次杀人经历,都是迫于自己的疾病。最后却被一群暴徒簇拥,走上了神坛,一场狂欢运动结束后,以亚瑟的性格又能走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在那些支持者眼里看来,谁是小丑都无所谓了,毕竟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丑,渴望挣脱一切束缚,尽情宣泄内心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