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3日,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总书记来到尚海纪念林场,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8月26日海外网)

如今的塞罕坝林海滔滔,若不是历史为证,谁能想到这里曾黄沙漫天?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被砍伐殆尽,在清朝末年时已经成为一片荒芜。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过去的原始森林彻底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百年间,塞罕坝由“千里松林”蜕变为茫茫荒原。是塞罕坝人的奉献牺牲,才换来今天的沧桑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部剧,《最美的青春》可以说再现了当年的种种。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林业大中专毕业生与林业干部职工为骨干的369人开荒队伍,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向荒原沙地进军。以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第一代造林人,在平均海拔1500米、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3度的环境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战严寒、斗酷暑、抛青春、洒热血,营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

“种子”伴随“一棵树”长成“一片海”,塞罕坝人的壮举升华成“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它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彰显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和理想追求。我们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像他们一样,哪怕身处艰苦环境,也不忘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有为知识青年,理当向一代代塞罕坝人看齐,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为“绿色事业”贡献力量。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要读懂绿色林海中的“红色使命”,学习塞罕坝人听从党的指挥、响应党的号召、忠诚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发扬他们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精神和作风,用心用力用情诠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让青春在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

塞罕坝不只是精神意象,更是物质载体,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生态高地。当前,塞罕坝已将林学理论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累计完成9类60余项科研课题,进一步的科技攻关有待广大学子引领。森林旅游业、特色林果业、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正待更多有志之士推进。让国家得生态、农民得实惠,这本就是“最美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