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如果早期没发现会没有治疗,血压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会突然升高,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高血压肾病是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肾衰,甚至尿毒症。
老人高血压服药30年为何会查出肾衰?
病例:患者xxx,男,67岁,有近30年高血压病史,一直坚持服药。年轻时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有饮酒抽烟习惯,饮食很随意。在40岁前体检发现了高血压,认为血压高或者低都不好,减小降压药的用量,血压保持在160/90mmH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体检发现,血压有升高,身体乏力,有恶心想吐症状,夜尿多,尿中泡沫多,有刺鼻气味,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血压高 200/110mmHg以上,尿蛋白高,血肌酐升高,被确诊是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低于正常人的50%。立即进行住院治疗,先用西药控制血压、尿蛋白、肌酐等指标,病情好转后进行中药调理治疗,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改善生活方式,一个月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继续服药,定期检查,节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身体状况良好。
医生表示,患者虽然吃了降压药,但血压控制不稳,没有规律检测,血压出现波动自己不知道,最终发生肾衰竭。长期血压高会导致肾功能下降,如果收缩压长期处于高于160 mmHg,肾功能就会持续下降,慢慢就会导致肾衰竭。
如果高血压一直控制不好,会对于肾功能造成很大损伤,严重可能导致肾衰竭或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避免肾损伤,要正确服药。
如何正确降血压?
专家表示,降低血压一般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从生活方式上来干预。平时注意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吃青菜、水果,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熬夜等。 二是,如果血压比较高,尽早地给予口服降压药物进行干预。平时最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以下五类:1、利尿剂;2、β受体阻断剂;3、ACEI;4、ARB类;5、钙拮抗剂。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尽早地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这些药物是经常使用的降压药物,不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还可以预防高血压所产生的并发症,比如高血压肾病、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力衰竭、眼底病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掌握正确的服用时间。长效降压药最好早晨空腹服用,中效或者短效降压药,根据血压情况每天服用2-3次。大部分的降压药餐前餐后都可以,个别药物需要饭前服用。
2、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先从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不要私自间断用药。
3、观察药效。要注意观察一些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
4、服药期间不要吃水果、喝饮料。每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有益健康,但有些水果不适合高血压吃。如果西柚与降压药一起吃有危险,会导致血压骤降。
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哪些方法?
高血压中医的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和按摩。中药治疗可以用三七、丹参、菊花、山楂、荷叶、夏枯草、罗布麻、桑寄生泡水喝,洗脚敷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中药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头晕、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喘息气短等。
2、艾灸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除寒、回阳救逆的作用,取穴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等,适用于眩晕、腰腿痛、肢体麻木、呕吐、失眠等症。
3、耳穴压豆取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等穴,每周一次,双耳交替进行,每日用手按压刺激耳穴2-3次,每次1-2分钟,适用于眩晕、失眠、心悸症状。
4、拔火罐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的目的,适用于头痛、肢体麻木、呕吐、中风后遗症、肢体活动障碍等。
5、中药涂擦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润肤止痒的作用,适用于眩晕、中风后遗症等。
6、穴位贴敷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补骨壮骨、宁心安神的作用,可取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适用于眩晕、失眠、腰腿痛。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178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