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大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原大地上群雄并起,战火不断,民不聊生,所谓“乱世出英雄”,前唐朝武官朱温就趁机崛起,篡位为帝,建立了后梁政权。
朱温还是梁王的时候,就和身为晋王的李克用有激烈的矛盾,两人在河北一线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公元932年李存勖建立后唐,随即攻击后梁,即便是后梁有堪称“天下第一”的名将王彦章,也根本无力回天,落得个洛阳被攻破的下场。
那么问题来了,后梁大将军王彦章实力不俗,更是名满天下,为何打不过后唐呢?
一、王彦章是何许人
1、仕途步步高升
在罗贯中的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王彦章有“铁枪”之称,曾经单挑杀了猛将高思继,打败李克用麾下数十名武将的战绩,因此在民间被很多人认为是唐末“天下第一”的风云人物。
咱们且不说演义中的形象,单就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王彦章也绝对是唐末五代的豪杰,根据史书记载,他本人出生在唐懿宗的咸通4年,也就是公元863年,是郓州人士,大体位于现在的山东省聊城市阳谷一带。
王家本是平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没出过什么显赫的人,到王彦章这一代就加入了朱温的起义军,还立下了不少战功,朱温在公元907年称帝的时候,王彦章被册封为开封府押牙,是负责管理仪仗的官员。
不过到了第二年,他就被升为了左龙骧军使,又一年升任左监门卫上将军,可谓仕途一帆风顺,公元911年,朱友珪杀父朱温篡位,加封王彦章为左先锋马军使,加金紫光禄大夫衔。两年后,朱友贞杀朱友珪,再次加封王彦章为濮州刺史兼马步军都指挥使,还拥有了开国伯的爵位。
2、兵败身死
龙德3年,即公元923年,晋军攻入郓州,后梁军大败,朱友贞本不愿意启用老将王彦章,在朝中老臣荆翔等人的力谏下,王彦章被封为北面招讨使,负责后梁北境的军事行动。
当时朱友贞询问解决边患要多久,王彦章拍着胸口说只需3日,不少大臣哄堂大笑,觉得他在开国际玩笑,王彦章说:“你们不要笑,等我退了敌人,立了战功,回到朝堂上再斩杀一众奸佞,以谢皇恩”。这句话让当时不少官员都心惊胆战,也为后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
不少王彦章的政敌担心他真的会打胜仗,于是开始想方设法阻挠他,在王彦章北伐三日后,果真打到了滑州地界,眼看马上就要攻破黄河渡口。李存勖化整为零,在对岸修筑防御工事来消耗远道而来的后梁军,结果在内忧外患之下,北伐行动以失败告终。
这就让朝廷中的很多人抓住了王彦章的把柄,纷纷弹劾,不久王彦章被调会京师,还被朱友贞免职,责其返乡,可是接替军中要职的段凝根本就不是什么有能力的人,很快敌军就打到了兖州。
情急之下朝廷再次启用王彦章,但是仅给他数百骑兵出征,由于年龄太大,加上敌我实力悬殊,王彦章很快就败下阵来被生擒,面对威逼利诱,王彦章表现出了应有的气节,宁死不屈。
二、后梁敌不过对手的原因
1、继承人水平不行
后梁的创立者朱温无疑是唐末的枭雄,但是他的继承人水平太差,这一点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资治通鉴》中就记载,朱温一直寄希望在能文能武的长子朱友裕身上,可是好景不长,长子病亡,之后在继承人问题上就陷入了“选择恐惧症”,最终被儿子朱友珪谋杀。
这个朱友珪的母亲原本是个身份卑微的军妓,篡位之后荒唐残暴,民怨四起,其弟朱友贞发动军变,将其斩杀,从而做了皇帝,是为梁末帝,问题是朱友贞也不是个有能力的人,在位10年间,后梁是一天不如一天。
在政治上朱友贞做不到唯才是用,甚至是亲近庸臣、奸臣,比如段凝、赵岩、张汉杰等人,另外,朱友贞没什么心胸和战略眼光,每当有武将手握兵权在外作战的时候,都担心他们会造反,于是频频火线换将,导致很多重要的战役全部失利。
包括公元923年的德胜之战,也是朱友贞临阵换将让段凝出击,结果延误了战机,让对手得以偷袭汴京,后梁至此覆灭,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王彦章能不能发挥出最佳水准,这就不用多说了。
2、后梁并非太强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后梁虽然占据中原腹地,是名义上的中原王朝,事实上控制的土地和人口非常有限,说是个“四战之地”也不为过。
打开五代十国的地图看一看就知道,在后梁的南面有杨吴,北面有晋和燕,西边有李茂贞的岐,这些大大小小的政权放在当时可都是狠角色,如果不是有朱温在前面顶着,估计宣武镇早在唐末的时候就被他们给灭了。
李克用这样的宿敌咱就不多说了,就单拿后晋南面的杨吴来说,杨行密早在公元897年的清口之战中就把朱温给收拾了,此战之后南北就趋于割裂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周世宗在位的时候才结束。换言之,中原王朝一直都没有能力去收复东南的半壁江山。
另外,后梁在和晋,也就是后来的后唐政权的相互攻伐中,也一直是缠斗的状态,朱温在位末期,后梁在潞州、柏乡两场大战中还都失败了,最精锐的龙骧、神捷两军损失殆尽,家底不保。
综上所述,后梁虽然被视为五代中的第一国,可是综合实力并没有优势,因此仅仅靠王彦章一个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