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田间,丰收在望。在平罗县采访,目之所及一派飒爽喜人的秋色。通伏乡万亩综合种养示范园稻浪翻滚;姚伏镇曙光村千余亩连片蔬菜种植基地,农户们正在忙碌地采摘。在这广袤的大地上,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全国首个集成农村改革试点县,平罗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集成推进24项农村改革试验任务,着力破解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堵点,深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农业农村新的经营制度和体制机制、现代农业新的发展模式、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方式。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集成改革春风吹拂下的平罗农村,一个个平凡的人正在成为新时代书写不平凡人生的真心英雄。

1 盘活增值 让农村有更大吸引力

近年来,“三农”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情况、新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递减效应”,必须以系统思维,通过改革多元集成进行破解。

平罗县紧扣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一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实践创新,探索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解决农村集体土地利用低效的问题,逐步实现农民承包土地“一户一田”、农村居住“一村一庄”。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47.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9.8%。引导农户将3万亩零散地块通过调整互换形成“一块田”,实现了土地经营规模集约化转变。

——建立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转让政府补贴、审批县域统筹、新增多元保障”的管理机制。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144本,房地一体不动产权59345户,宅基地资格权证33户,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租赁使用167户,为宅基地“三权分置”奠定了基础。

——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调整入市、优先入市、整治入市”四种方式,建立了差别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累计入市交易132宗1122亩,总价款7186万元,村集体分享增值收益2169万元,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审慎稳妥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改革试点工作。选择7个试点村制定了具体延包方案,探索多元化的延包模式和成员权益保障机制。

——加大集体土地监管力度。平罗县确权二轮承包地以外种植集体土地49.31万亩,收缴承包费3304万元;宅基地超出470㎡ 22755户,收缴庭院超占有偿使用费1120万元,实现集体资源公平占有,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按照规划保留村庄做“加法”,规划不保留村庄做“减法”的思路,实施20个“空心村”986宗闲置房地退出整治,采取货币补偿、权属置换、复垦耕地确权等举措保障退出农户权益。建设生态宜居的“一村一庄”示范点,鼓励已退出房地和有退房意愿的农户向中心村集聚,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复垦、调整入市、租赁等实现高效利用。黄渠桥镇将村庄内13宗闲置宅基地全部收储,利用清退的宅基地和未利用建设用地共计7500平方米,统一规划建设住房20幢,用于安置生态移民,同时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这既增加了退出农民财产性收入,盘活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又让生态移民得到妥善安置,还改善了村庄面貌和村民居住环境。

平罗县立军家庭农场流转了崇岗镇跃进村农户2000余亩土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种植经营,效益可观。而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户,有的拿着土地流转费到城里搞发展或买房安家,不愿意外出的,就直接去家庭农场打工,第二份收入妥妥地进了腰包。

可以说,平罗县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让农民和农业经营者吃上了“定心丸”。当土地真正成为“金土地”,不但能吸引人、留住人,更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变成现实。

2 扩权赋能 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不少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确保集体经济集体受益,关键在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平罗县积极探索创新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和集体收益分配机制,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和农民收入单一的问题,逐步形成农民产权“一户一证”、集体经济“一社一型”的运营模式。与此同时,紧扣处理好集体与成员收益分配关系,通过清产核资、股份量化、健全机构、精准施策,让集体资产活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农民的日子富起来。

——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全区率先探索开展了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农业设施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种类达13项,实现了农村产权应确尽确,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夯实了基础。曙光村村集体统一管理下的蔬菜种植基地,采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促进蔬菜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今年以来,仅蔬菜种植这一项,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的收益,村民人均增收1万元。

——科学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全面开展村集体各类资产清产核资,建立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 —明确股权设置以成员股为主,集体股不超过15%,成员股由基本股、家庭股、贡献股和救助股构成。量化资产总额5.58亿元,配置总股数30.18万股,颁发股权证6.29万本。赋予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更加清晰而有保障的集体资产权利。作为全县第一个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移民村,陶乐镇庙庙湖村将养兔场、商业街、营业房、肉牛养殖园区等2216万元的经营性资产,全部以集体资产的形式折股量化,股份分红成为移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径。2020年,庙庙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1项,净收益142.159万元。按照分红方案,首先提取15%作为2021年壮大村集体经济运营资金,再提取8%作为村“两委”班子奖励资金,最后对109.4024万元以每股164元进行“分红”。

——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闲置农房收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主体作用,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农业服务型、股份合作型等8类经营模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社一型”。全县107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3100万元,实现了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成立全区首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搭建“中心+站点”的服务机构,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通过手机APP实现申请、审批、办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一站式服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额累计达52.95亿元。

平罗县通过集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看得见”的资产真正变成村民“摸得着”的红利,让他们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激发出渴望发展的内生动力。

让农民享有合适比例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赋予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权利,确保农民共同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最终解放农民、发展农民,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3 提质增效 让农业发展更有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发展,是滋养农民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

如何破解乡村产业发展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质较低、同质化等问题?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是突破口。

在平罗县盈丰植保专业合作社,一个个节水喷淋下的“细雨”呈现绚丽的“彩虹”,一栋栋钢架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块块智能数字化大屏清晰呈现着温度、湿度等数据。这个合作社打造500亩番茄示范基地,种植越夏番茄、辣椒、香菜等无公害蔬菜,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签订订单,跟全县2000多农户和5个经营主体签订订单销售合同,智能化的种植、销售模式,让盈丰合作社收到了良好经济效益,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在平罗县,像盈丰合作社这样开展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种植养殖经营主体还有不少,他们能有今天这样一番了不起的产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县上探索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和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健全完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

——赋予9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权能,建立协商评估机制,完善风险防范和抵押物处置机制,探索各类产权捆绑抵押。累计办理农村各类产权抵押贷款2.57万笔15.57亿元,激活了农村产权权能,拓宽了农业融资渠道。

——探索开展“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融资”改革试点工作,以合同形式约定玉米种植标准和价格,引导农户、家庭农场、流通大户参与农产品价格保险,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签订场外期权买卖协议,通过期货市场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1079个,评定星级经营主体62个。县财政累计投入1548.4万元,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建设设施场地、购买大型农机具等给予扶持补助,26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权证等办理抵押贷款2.96亿元,激发了农业经营者的动力和活力。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业代耕代种、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租赁或入市使用规划保留村庄闲置房地,从事二三产业,带动全县30%村集体发展“一村一品”。

平罗县坚持把集成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各项制度创新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驱动力,闯出了蓬勃发展的鲜活新路子。其中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产权确权登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农村产权自愿有偿退出转让等诸多探索成果被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政策吸纳,成为宁夏乡村振兴中的“火车头”。

平罗县委副书记、县长郭耀峰对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充满信心:下一步将重点落实14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为重点产业和生态保护修复预留“弹性空间”;加快国有农用地、农村设施用地、流转土地等的清理规范步伐,稳妥推进“空心村”退出整治。力争综合改革实现点上纵深、面上拓展。

沃野平畴织锦秀。本报记者 李良 摄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