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已经做完了第五期了,作为当下国内最具分量的访谈节目,许知远更让自己突破了采访的边界,无论是市井小巷还是公园森林,许知远摆脱了地域的限制,让采访本身化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第五季中,我们遇见了一代汉学大师傅高义,更看到了褪去繁华之后的王宝强;既邂逅了胡同大院的徐浩峰,更瞻仰了北大人文精神领袖钱理群。

《十三邀》一如既往的高质量访谈中,我们更看到了节目本身之于人文精神的深刻关怀;许渊冲的相遇足以给我们巨大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终把结尾篇留给了钱理群,足以看出节目组本身和许知远本人对中国知识分子最大程度的尊重。

对于不涉足人文社科的观众来说,钱理群并非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毕竟文学本身这件事就已经远离了生活平常的关照。

但如果我们深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内部,钱理群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尤其他参与编写的通识教材《中国近代文学三十年》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清晰的文学史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理群出生于1939年,早年作为民国高官之后,从小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无奈当时战火纷飞,在战乱中保持自我成长已非易事。

父亲钱天鹤位高权重,然而在退往台湾后,钱理群一家不可避免受到了政治上的牵连;北京大学毕业的钱理群不得不下放到贵州山区支教;偏远地区的生活更给他人生带来的新的体悟。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钱理群始终放着一张父亲的照片,在对父亲复杂的情感中,我们也领略到了时间赋予钱理群成长的不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贵州教书的一段时间内,他把时间交给了未来;除了完成自我的教育任务,对于鲁迅的研究更带给他心灵上的慰藉。

鲁迅的愤怒、理性和强大多少传染到钱理群身上,他把对鲁迅的体悟化成了自我对命运的不屈服。但是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一呆就是18年。

从青年到中年,人生最宝贵的18年留在了安顺。在钱理群老师重返贵州时,和他一起的老同事详见后的亲热,更打消了了时间之于这位知识分子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钱理群和他们重逢之后,有说有笑、毫无隔阂可言;这时候的钱理群彻底敞开了自己,甚至几圈麻将下来,钱理群仿佛又见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贵州对于钱理群的特殊含义也在心理层面,如今他把贵州当作一片精神上的归属地。在退居沉浮之后,和朋友自在安然,安身于方圆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我们并不是说钱理群已经丧失了对生命的热情,从和许知远的对谈中,我们看到了他之于当下局势的敏锐感和精确的辨识度。

尤其在节目的前半段,钱理群展现出对当下社会和世界的高度关切感,且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一方重要的知识分子的力量。

在谈到影响世界范围的疫情的时候,他把其总结为百年未有的历史巨变和历史危机。可见,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时刻出现时,这位80岁高龄的教授并没有袖手旁观,且比一般人看得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于当下的感知,更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北大学者应有的责任心,作为国之重器的资深专家,即便他已经老去,但是世界与他依然产生了某种奇妙的相关。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可想而知,钱理群在此把自己所处的时代归结为后全球化时代,可见这是一个关乎每个个体的危机;在危机面前,矛盾的产生、冲突和解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我们生活的个体和群体的巨大割裂感被钱理群敏锐地捕捉到,而完成了对割裂感的时代意义上的书写,具备了普遍性意义。

毕竟疫情时代的人文精神表达如此宏大的命题,这不仅是钱理群一个人要做的工作,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使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的使命感激发了钱理群的人文关怀,也固守了他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应遵循的本心。

钱理群对文学的热爱从鲁迅开始,鲁迅成为了他介入整个文学现场最重要的通道,但是这一切并非时钱理群的重点。

在鲁迅身上我们看到了当时人性普遍性的病态,但钱理群用对鲁迅的深度理解,转化为对世界最初的童心和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是死的,但他的人文精神是活的。或许正因钱理群的人生远比其他人要坎坷,所以在应对各种苦难时,他也不可能同鲁迅本身一样,斗争甚至自我毁灭。

在对自我精神价值坚持的同时,钱理群更增添了一份豁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周围的一切,并回到很单纯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代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背后承载的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发展的源流和脉络;在钱理群身上,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更逐渐远去。

当我们回望洪子诚、钱理群和陈平原等一代人时,不仅是关于学术本身;而是他们通过学术对于人和历史的理解,更让聆听者受用终生。

行为师范对于做了一辈子教书先生的钱理群来说最好不过,他的人生起伏更铸就了宽容的生品性。生活上和崔可忻相互扶持,而对于各自的包容和力量,构成了他们生活坚实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对于孩子问题上的豁达,最终演变为对生死去留问题上的和解,在我们始终执着于生命当下且畏惧死亡时,钱理群用一种近乎自然的态度,以身作则,展现了自己人生的不同。

当然我们会喧嚣于钱理群卖掉房屋去住养老院;我们会感叹结发妻子去世对于他晚年带来的伤痛等等。但是钱理群把人生的情感部分划归为日常的一部分之后,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他了。

2019年8月,崔可忻老师仙逝;钱理群老师在谈到她时,内在的敬佩感油然而生。从言语中,我们甚至能感受到她对夫人的充分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老师觉得,他的尖锐全部在文字上,而生活上的扶持,也让钱理群获得了巨大的感恩的能量。

正是崔可忻内在的坚强构成了她生命底色的一部分;坚强与钱理群性格的互补,共同完成了各自价值的实现。相伴一生,且各自成就,或许这才是崔老师和钱老师最好的夫妻状态。

在《十三邀》第五季收官的结尾处,有一幕让人震撼。当钱理群坐在长椅上望着天空时,他的精神力似乎已经化为了天空的一部分,构成了当代中国文人精神最坚强的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