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红是康熙朝创烧的高温铜红釉,相传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窑时的官窑产品,故名郎窑红。其分为单层釉和双层釉。一般琢器里釉为白色,或米黄色,或微泛青色,有开片。大多器身垂釉呈黑褐色,越往下越浓重,似初凝的牛血一般,有“牛血红”之称,并且多不过低足旋削线,俗称“郎不流”,但也有少数垂流过足而经过人工打磨修整的,与后仿的严重垂流打磨有区别。

其口和足部也有宣德红釉相似的“灯草边”,不过宣德时为自然形成的,康熙时则人为涂一层厚而含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大部分底部施透明米黄色釉或浅绿色釉,俗称“米汤低”。器足处理不一,圈足的足际平面呈滚圆式、平切棱角略圆式、平切式或里收外斜削的二层台式。

郎窑红瓷器由于工艺原因口沿稀薄,底部色重,通体细纹开片,釉表隐有橘皮感,瓶口及龙耳釉质稀薄,红釉垂足而止,总体造型规整大气豪放,尽显贵族气韵,是不可多得的郎窑精品,为皇室后裔所藏,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康熙郎窑红长颈弦纹瓶图片赏析(高15cm 圈足28cm 底径4.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藏品为清康熙时期,瓶直口,长颈弦纹,垂腹,圈足,釉色浓重艳丽,若牛血之初凝,又称“牛血红”。其以铜呈色,对温度和烧造气氛要求苛刻,成品率甚低,时人谓之“要想穷,烧郎红”。通施郞窖红釉,器形挺拔,造型端庄沉稳,釉面深艳,玻璃光泽,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郞窖红精品。

康熙时期,单色釉瓷器取得很高成就,在诸多单色釉品种中,郎窑红一枝独秀,分外惹人喜爱。在艺术品格上它是按照明朝永乐、宣德时期的宝石红的要求来作的。因为永宣的宝石红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红是明王朝等级的颜色,整个明代红釉均以它为榜样,也是历代皇宫所追求的,但明朝中期以后烧造红釉瓷器的工艺步步下降,到嘉靖时皇帝不得不下令以矾红代之。红釉工艺渐渐失传,失传了一个多世纪。景德镇的工匠们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红釉的奥秘。康熙时国运昌盛,景德镇制瓷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名贵的宝石红瓷器终于烧成。凝厚温润,婉若红宝石的郎窑瓷器,其优美的品格超过永宣的宝石红,谈瓷家们仍然以宝石红来称呼它,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非常巨大。

多瓷器资讯关注公众号 珠山八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