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贵阳·红边门

漫步在红边门,感受贵阳的慢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门四阁之·红边门

生活在贵阳

不可能不知道“九门四阁”

贵阳从明朝建城开始,逐渐修了九道门

市民们为了方便把这九门

按从东门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称为:

新东门、老东门、抗战门、大南门、次南门、大西门、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

咱们今天的主角就是——红边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边门作为贵阳老城东北大门,得名于从此门出可通洪边十二码头(今开阳),《黔诗纪略》载有一首题为《出洪边门》诗:

重来下马叩荆扉

半亩荒园蝶乱飞

桥北数家留过客

青山如旧主人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贵阳人口中的“红边门”

一般指代的是地名

即贵医附院后街的沙河街到普陀路

友谊路交界口这一带

作为贵阳九门四阁中的一门

现在的红边门怎么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红边门,不是一个城门

而是个一公里左右

充满着热闹生活气息的街区

两旁参差林立着老式步梯楼房

红砖阳台、老旧雨棚、穿插的电线

都显露着这里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边门农贸市场×豆腐巷」

豆腐巷嘛!听名字就应该知道,是因为豆腐而得名,但是据老贵阳人说,豆腐巷最早叫环城北路,后来叫立新巷,八十年代才叫豆腐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 50 年代,豆腐巷所在的地方有一个豆腐厂,豆腐厂是合作社开办的,这个豆腐厂也是当时贵阳市最大的,每天完全用人工推磨的豆腐,供应着云岩区。再后来,合作社取消,豆腐厂被一家蔬菜公司承包变成私人企业。

如今巷子里已经没有了豆腐香,却留住了老贵阳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编路上小编和同事一人咬着一根冰棍,沿着豆腐巷往里走,细长的巷道里是马路上看不到风景,路边捡漏的修补衣裤的广告牌、修表的大爷专心的忙活着手里的事,偶尔还会串出一只小狗狗,略带敌意的看着路过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豆腐巷出来,对面就是红边门农贸市场,这个红边门农贸市场的建立源于解放前的洪边门古城门口集市,随着不断地发展、变迁,变成现在比较规范的现代农贸市场。一直都在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红边门农贸市场市场还是贵阳新型智慧化农贸市场典范!每个摊位的上端都有信息显示屏电子大屏,对经营户信息、农产品溯源、价格、检测情况等逐一公示,让居民能够直观的了解摊贩信息,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便利的生活之外,在这里上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小编就在红边门溜达十几分钟,都路过了两所学校。

红边门从幼儿园到初中附近都有学校,比如云岩区六建幼儿园、贵阳市第九幼儿园、黔灵小学、贵阳第七中学……为周边的家长省了不少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编去那天,正是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学校门口站满了家长期盼的望着校门的方向,一代人与一代人的碰撞,续写着和红边门的故事。来来往往的行人,勾画出最本真的生活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阳北天主教堂×钟声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井长巷,聚拢起来的是人间烟火

沿着街道一直漫无目的得瞎走,路上两排高大的树木将街道遮得清凉无比,完全不会感觉到热。这里没有太多的商业大楼,基本都是老街、老巷、老小区,有种90年代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充满市井生活的地方,还藏着一座 200 多岁、贵州天主教历史最悠久的教堂——贵阳北天主教堂。这座教堂是东西向,长四十公尺,宽十八公尺,檐高十四公尺,教堂正身面积为六百四十八平方公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始建于清嘉庆三年的贵阳北天主教堂,见证了贵阳市的百年变迁,在时光流转中它融入了红边门,由于小编去的时间不对,教堂两个门都是关着的,没能进入参观,门口的叔叔告诉小编说:“因为疫情,现在好像都不让进了,可以等等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堂正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牌坊,牌坊上千姿百态的中国传统彩绘彰显着建造者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门口还有一对石狮子,无声的守护着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堂牌坊旁边就是钟声巷,得名于教堂后面为一座五层阁楼,即钟楼。站在钟声巷门口就能看到矗立的钟楼,巷口有包子铺、粉店等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门巷×余家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美食一边文艺

顺着钟声巷走,闻到一股浓烈的烧烤味道,虎门巷就到了,相对于豆腐巷和钟声巷,虎门巷现在也是一条小有名气的美食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巷口开始,一路都是接地气美食,左边的清水烫,右边烤肉,好多老字号美食,还有蛋包洋芋、重庆火锅、辣子鸡等特色小吃。这条巷子可是喂胖了不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和所有老街老巷一样,楼房显得有些陈旧,斑驳的印迹,头顶上杂乱缠绕的电线,以及平时不常见到的招牌,却承载着老贵阳的烟火味儿和生活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美食之外,以前的虎门巷还有一面红墙,只是现在已经被粉刷了还画上了彩绘漫画,散发着另一种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到巷尾就能看到一片开阔的广场和北天主教堂,继续往前走就是余家巷了,虽然虎门巷的红墙被粉刷了,那就去看余家巷的红砖墙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门巷和余家巷交界处的第一个指示牌

余家巷原来叫猪尿巷,自黔灵东路至普陀路止,全长四百四十米,因1942年此巷一家余姓住户艺术远近闻名,而改称余家巷。

余家巷里属红砖房最多,虽然高低不同,略有差别,但同样给人带来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红砖房外,这里的“余家巷xx号大院”也让人记忆深刻,行走在这里,会让人短暂的忘记自己身在城市里。年长的老人们围坐在路边摆龙门阵,小孩在巷子里打打闹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家巷还是一个拍照很好看的地方,狭窄的路延伸到拐角一面是火砖堆砌的房屋墙,一面是高墙,很多绿植不满高墙的禁锢,直接出墙了。小编还和同事开玩笑说:“像空中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贵阳眼里,余家巷是破旧的,在文艺青年眼里,这里是好看的,在贵阳酒拿抓眼里,这里可是个喝酒的好去处,这里聚集了各式特色酒馆,一到晚上就闹热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逛了一圈后,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继续去友谊路和普陀路了。逛完这些地方后不禁感慨道,承载了几代贵阳人记忆的红边门,真的很有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总是说时间带走了太多,曾经的老贵阳都不见了,其实时光并没有带走老贵阳的气息,只是将它藏在了贵阳的某些角落里,等着我们慢慢的去找到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我们回去的时候一时兴起想去喷水池走走,反正步行过去也只要十几分钟,在喷水池遇到一家好吃又便宜的炸串,鸡皮和鸡胗都才1元一串,这样的物价真的难得,小编尝了一下,味道还可以,所以给大家推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洪边门作为城门的记忆

已经在被人慢慢淡忘

但还好,红边门一直陪着贵阳

与一代又一代的人签订着成长协议

续写着贵阳的故事

关于红边门

大家都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呢?

想对红边门说点什么呢?

大胆的在评论区唠起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阳通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图文编辑:江铁锤

商务合作:152851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