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坡村民小组的基诺族博物馆
要了解基诺族是如何从原始社会一步跨越千年,你得去他们的民族博物馆走一趟,这里展示的基诺文化史和劳作工具一定让你不虚此行!近日,"同心同行共建共融——民族团结进步看西双版纳"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族乡巴亚村委会巴坡村民小组的基诺族博物馆。
"基诺族是国家‘直过民族’之一,这里还是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为让基诺族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保护,民俗风情得到保留,累计投资980多万元的基诺族博物馆2017年6月在巴坡村落成开馆。"解说员说,博物馆的亮点就是把基诺族民族舞蹈、文学艺术、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声、光、影、图、物及体验操作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展示。
基诺族起源于母系氏族,跨越数种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50年代初期,基诺族仅有3600余人,社会生产力低下,民众生活贫困。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基诺族走完了人类社会历史上千年的历史进程,1979年基诺族被国务院认定为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也从一个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古老民族,走上发展繁荣之路。
基诺族能歌善舞,传统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基诺族大鼓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基诺族民间歌曲摇篮曲、基诺族民间合奏音乐奇科•布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有19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7人、州级5人、市级6人。
非遗传承人白腊先和他手工制作的大鼓
巴坡村的基诺族博物馆分为2层,主体构造全部按照基诺族建筑风格设计。一楼为综合展区,主要展示基诺族民族特征及农耕文化和现代发展历程;二楼为传习室展区,主要为基诺族民族宗教传习室、民间舞蹈传习室、民间民歌传习室、民间乐器传习室(包括制作)、文史资料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基诺族大鼓舞传习所等。
在巴坡村,采访团见到了基诺族大鼓舞省级非遗传承人——64岁的白腊先。白腊先介绍,大鼓是神圣之物,基诺族的传说就是从"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
"我从21岁时开始学习基诺大鼓舞和制作大鼓的技艺,今年初我就在想,要做一面很大很大的太阳鼓,献给党的百岁生日作为礼物。"白腊先说,大鼓需要雕琢整棵树,直径在一米以上,长度有一米八,光成本就要20多万元,全部是自己和大鼓合作社社员义务做的。
记者在白腊先家的空地上,发现了这个被防水雨布罩着的"庞然大物",所有工序都已完成,流畅的鼓身、醒目的色彩,一看就不同凡响。"以前穷的时候不敢想(免费制作大鼓),现在日子好过了,这个大鼓就是基诺族过上美好生活的见证。"白腊先说。
采访团在巴坡村走访了解到,基诺族村民还种植了橡胶、茶叶、砂仁、水果等经济作物,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基诺山乡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529.55元提升至2020年的14347.63元,2019年基诺山乡的四个贫困行政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38人已全部脱贫出列,实现整族脱贫。
现在,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年年在基诺山乡"上演":基诺山乡巴洒二队村与勐罕镇九乡村委会曼秀村村民摆脱物质匮乏的"以物易物"时代,日子越过越好,开始了每年两次的"团结饭"聚会。
"特懋克"节前夕曼秀的傣族来到巴洒二队品尝基诺美食,泼水节前夕巴洒二队的基诺族去到曼秀体验傣家风味,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成就一段"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佳话,绘就了一幅新时代民族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云南网记者赵岗见习记者王一帆摄影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