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映工作失误的案例是业务学习的极好教材。“勇于否定自己才能飞得更高”,敢于和善于“找失误”才有可能实现“零失误”。下面,列举几个典型事例,以便大家举一反三、引以为鉴。

【案例1】迟报的重要信息变为失实信息

某日,某市直部门向我们报送了一条反映生猪价格高位继续上涨的调研信息。我一看便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上报的信息,因为今年以来上级领导对大米、猪肉等重要食品的价格变动情况高度关注,而我们盐城又是全国生猪大市,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很有代表性。

当时,我手头正在处理一件急事,加上这条调研信息篇幅很长,条理又有点乱,编辑加工需要较长时间,就准备隔天再处理。但接下来的几天都忙于其他事情,未能及时编辑报送这条信息,结果一直拖到四天后才报出。报的时候既没有重新核实情况,也没有报请领导审签,就以“盐城市反映生猪价格高位继续上涨”为题直接报了上去。

省信息处的同志看了这条信息后很感兴趣,立即呈送办公厅分管领导审签,准备报有关省领导参阅。办公厅分管领导在审签这条信息时,对承办的同志说:“再请盐城的有关同志核实一下,据我所知,我省有的地方生猪价格已经出现高位回落迹象。”核实的结果是我们盐城的生猪价格果然也于一天前“掉头”回落了。证实这一情况后,我立即与省信息处联系,说这条信息是几天之前调研的成果,现在有关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生猪价格不是继续上涨而是高位回落了,已经不能再用了,并主动作了检讨。好在由于省里把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然将失实的信息报给省领导,就被动了,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过其时,一文不值。信息工作更是如此。经过深刻反省,我意识到信息处理必须分秒必争,报送信息前一定要对信息反映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坚持领导审签制度,夯实自己的文字功底,确保信息处理工作又好又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2】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

某日,省政府办公厅致函同意我市建湖县开设二类水运口岸。按照规定,此函需转发给建湖县政府。于是在安排有关人员起草好批文后,我对批文内容进行了审核,并提请分管秘书长提出拟办意见,送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由于对市政府办发文要报请办公室主要领导审核的新规定没有及时掌握,在提请分管秘书长给市政府分管领导签拟办意见时,没能及时提醒,导致拟办意见不符合规定要求,结果发文流转到文电处被退回,只得请分管秘书长按规定重新签拟办意见。就这样,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

这个失误让我意识到,做好公文流转工作应加强与文电处联系,及时掌握公文流转方面的新规定,遇到吃不透的情况要及时询问,防止凭经验办事。

【案例3】迟到的市领导讲话稿

某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建工作会议,临时决定由我对口服务的市领导主持这次重要会议。会议前一天接到起草市领导主持讲话的任务,在城建处的协助下,当天晚上不到八点就把主持讲话稿写好了。但是当天市领导和分管秘书长在外接待上级领导,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我才得以通过电话把主持讲话稿的内容逐字逐句向分管秘书长作了汇报。随后,又根据分管秘书长提出的意见,作了一些简单的修改。因为考虑到这位市领导刚由外地调到我市工作,分管秘书长要求我次日早一点到班,以便把主持讲话稿送到市领导手上。

于是第二天一早,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办公室。那个阶段经常加班加点,睡眠不足,看着距离会议召开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了个盹,不料竟睡着了,醒来已经是差几分九点。我飞快地跑到电梯口,几部电梯全都在使用中。于是改走楼梯,一路狂奔到三楼东会议室,只见一群人簇拥在市领导周围,急得团团转。因为我的失误,导致会议未能在九点准时召开,估计推迟了几十秒到一分多钟时间。

这件事提醒和教育我,做办公室工作,永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特别是为领导服务的具体事情,一定要提前到位。

【案例4】指标“倒数”变“领先”

几年前,省里在南京组织推介会,苏北五市领导要分别作推介发言。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发言文稿,多次研究商定文稿提纲。几易其稿后,领导从内容到文字都比较满意,推介活动也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时隔一个月,领导严肃地批评了我,指出该推介发言中“我市某项指标在苏北领先”是个重大错误,该指标事实上是苏北倒数。事后,我查找了该错误说法的出处,是源自市委、市政府一次重大招商活动的宣传画册,其他领导讲话稿中也引用过这一错误表述。

认真反思失误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我思想上没有重视文稿实体内容的表述,工作上对全市一些基本情况不熟悉,文稿起草时过分相信所谓的“出处”。从此以后,在文稿起草中我特别慎重引用其他稿件内容,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一认真查究,防止发生实体性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2012年第4期。原题目:《善于“找失误” 追求“零差错”——办公室工作失误例析(上)》;作者:盐城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