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社区生活碳排放有大量增长的可能,可能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阻力。
在今天(7日)召开的国合会2021年年会“碳中和背景下社区低碳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主题论坛上,国合会有关课题组提交了《双碳目标下的社区绿色更新研究》报告。这项研究的中方组长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执行秘书长翟齐担任。
该报告称,随着中国社区未来需求的快速增长,社区能耗与碳排放还将继续增长。报告分析,社区未来需求主要来自住宅、交通、市政、生活四个领域。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近20年来,绝大部分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均有2倍以上的涨幅,大部分地区建筑能耗年均增速在6%~10%左右。
根据相关研究,在不进行人为干预的前提下,我国城镇居住建筑运行总能耗将在2045~2050年达峰,预计从2017年的3.61亿吨标准煤增加至5.10亿吨标准煤。
2021年7月16日,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与当地社区研学人员交流竹编工艺。摄影/章轲
报告称,社区绿色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低碳消费,侧重于消费品和消费过程的低碳化,提倡购买使用绿色低碳产品。这些产品能耗低、排放低、更耐用,也包括选用绿色出行、低碳饮食;减量使用,侧重于使用过程的减量化,减少家电、交通工具等使用过程的碳排放;缩短碳链,侧重于活动链的缩减,通过改变工作学习生活模式与场所,缩减通勤过程的碳排放。
报告提出,社区是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最务实、最直接的应用场景,在社区可以更加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推动绿色生活观念的形成,还有助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应当尽早展开社区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与实践。
报告建议各地制定城市层面碳减排战略总体方案,推进能源、建筑、交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领域协同转型;将气候风险纳入城市与社区规划;加快推进“零碳城市”试验项目;建设一批“零碳社区”示范项目;将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绿色管理;设计透明、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制度与机制,鼓励企业、公众广泛参与。
同时,加强社区绿色技术推广与应用,构建社区级碳排放监测、评估系统,掌握社区碳排放现状特征,采取更有效的绿色发展策略;在能源、建筑、交通、市政等领域加快推进成熟绿色技术的应用,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加快完善社区低碳技术应用的标准规范。引导并保障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绿色低碳事务。
国合会是国务院于1992年批准成立的国际性高层政策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中国政府提供前瞻性、战略性、预警性政策建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