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张明扬

如果微信官方突然宣布开放一切外部链接,你还敢像以前那样轻松地使用微信么?

据媒体报道,工信部在9日下午组织的“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上,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在9月17日前平台按照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理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图虫创意

消息传来,几家传媒机构如本文一开始那样进行了问卷调查,总计上万名网友在问卷中表达了各自的隐忧,最主流的两大忧虑是“砍价链接泛滥,好友关系沦陷”和“谣言、诈骗信息泛滥”。

有高达95%以上的网友要求微信官方主动采取措施处理各类有害信息;只有1%的网友认为外链开放“方便,访问其他网页更顺畅”。

当阿里腾讯互联互通的相关新闻在今年8月刚刚爆出时,公众起初的态度还是调侃嘲讽为主,但如今眼看“事到临头”,立刻正经起来,从自身立场表达出最真实的忧虑,问卷的“压倒性倾向”正反映出这一点。

毕竟,微信是当下中国用户最多的社交APP,甚至可以说是全民产品,今年年初的数据显示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因此,开放外链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越了商业世界本身。

不过,网友们也大可不必过度忧虑。目前为止,工信部这个会议还没有来自官方的正式回应,或许的确开了,但很可能只是一个行业内部的研讨会,未必具备官方最终意见的盖棺论定性质。

站在工信部的角度,这个会开得可谓及时,互联互通这个大问题需要公开讨论和对话,工信部作为主管部门之一也理应拿出自己的态度,这无疑是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但是,互联互通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其涉及的方方面面之广之深超越了反垄断此前的两大重点:“二选一”和“大数据杀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图虫创意

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产业发展需求,还包括金融安全和信息监管等需求,应该是多部门参与决策商讨的监管领域,比如工信、网信、公安。每个部门都有基于自身视角的专业考量,每个部门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监管需求,而互联互通一事也很可能是在多部门合作与博弈的基础上,才会有一个最终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也一定是有充分包容性的。

除了监管方之外,互联互通一事涉及的市场主体除了阿里腾讯等平台企业之外,也应充分倾听中小企业的诉求和声音。

如果要给互联互通一个优先级的话,鼓励平台企业对小平台、小商户进行开放才是优先级,而不是沉溺于讨论阿里腾讯之争,走向互联互通初心的反面;如果要给互联互通敲一声警世钟的话,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在这其中失去选择的权利,失去博弈能力,陷入赢家通吃的最坏结果,才是切实可见的风险,更有违于本轮互联网监管风暴“反垄断”的真意。

互联互通这件事的最复杂之处在于,除了多部门监管和中小商户利益之外,这还是某种意义上的重大“民生议题”,如以上所说,微信是中国用户最多的社交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相关问卷所显示的那样,公众关心自己的微信聊天是否会终日陷入“砍一刀”泛滥的糟心场面,忧虑谣言丛生金融诈骗防不胜防的失控局面。这些可能是比什么快递小哥拒绝送货上门、菜场走向消亡等等更重要的民生议题,处理不好就是真实的麻烦。

一旦微信突然宣布开放一切外链,当腾讯官方来不及做出更充分的应对准备,如果某个恶性谣言借此突破了层层防火墙,造成了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如果外链在短期内给用户造成了广泛巨量的经济损失,谁来担责?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互联互通一事最终是何种走向,这件事首先应是得到充分讨论的,最大限度地反映各大监管方、市场主体和十几亿网民的综合诉求。

这事真急不得,更不是什么毕其功于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