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本无法。汉字的书写最初源于自然的状态,所谓“书肇自然”,后来才有了规范的书写方法。

“法”是书法家通过长期的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历代书法家由经验积累所形成的基本书写法则。先由自然自发的状态变而为自觉规范的状态,再由规范化变而为固定的程式化。这也是诸多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规律。

从无法到有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摸索和演变过程。而从有法到无法,又是经历了艺术更高层次的升华,是艺术家的技巧达到其更高境界的标志。

“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唐·张怀瓘)凡古今之大书法家都是从法度入手而进入书法境界的。执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结字有字法,章有章法……。概括的说,就是不允许你有任意性的发挥,不允许你对用笔和结体有随意性的改造,必须按照既定的规范去书写,且“法度严谨”。

罗杨书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法”,是指书法是一门法度森严的艺术形式,基本要求是必须按照即有的法度书写,只有按照法度和规则书写出来的才可成为书法作品,没有法度的作品,都不是作品,而是废品。

“书至成时,神奇变化,出没不穷。”(清·冯班)大凡一流的大家都是从法度中跳出的。书法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单调乏味;而一味变化,又如闹市之嘈杂声,杂乱无章。

“无法”即古人说的:“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对于书法固然重要,然而变法却更为重要。变法就是从有法到无法,再到有法。套用哲学的概念就是“否定之否定”。

书法家只能在他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时,才能进入到技巧的最高境界“有法中无法”。只有当书法家已经达到了心手相应,能够从容地掌握高超的技巧难度之时,此时技法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技巧可谈了。那么,这时他需要的就不再是有法之法,而是无法之法了。

优秀的书法家都应该做到脱化法度的境界。从束缚中挣扎出自由,从法度中酝酿出变化。法度与程式是死的方法,而天才的书家则可以把规定的死方法活用。所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就如同运动赛场上的优秀球员,既能做到处处循规蹈距不违规,又能够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历史上能做到不守成法的大书家,从无法到有法,又从有法到无法的人有很多。天下第三行书的作者苏轼,在其“人生识字忧患始”的诗中有这样两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难求”。他说我写书法多重意境的营造而不讲究什么章法,一点一画信手拈来,懒得去推敲琢磨。意思是书法应该重意不重形,书法家应该以意境的培养为先。

对此,清代书家王文治是这样看待的,其诗云:“坡翁奇气本超伦,挥洒纵横欲绝尘。直到晚年师北海,更于平淡见天真。”他说像苏轼这样的天才,千余年来只出一个,然千余年来,所谓的“善书者”,又该有多少?苏轼因为过人的天分,加上渊博的学识,行笔自然放任不羁,变化无穷,进而成为一代书法名家。后人天分难及苏轼,学养亦不可比,若也想从苏轼“意造”的途径入手,岂能轻易得之?黄庭坚更是说:“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所以非他人终所及尔。”

书法除了技巧技法之外,还需要理性情感的创造。正如林风眠先生所说“一个艺术家对形式语言的创造,只凭熟练的手艺是不够的,而必须能思、善思,使技巧与道融。”

有法也好无法也好,首先必须得入法之后再出法。对于“入法”与“出法”,李可染先生曾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我早年有心变革中国画的座右铭。”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即“入法”,意思是要学习传统,深入传统,学习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掌握其精神实质。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即“出法”,是指在有传统修养,笔墨基本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结合客观物象的基本规律创造出时代审美的新山水画

书法家从有法到无法,从入法到出法,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和创造的过程,只有掌握的笔墨技巧和艺术语言符号烂熟于胸之后,才有可能胸有成竹、随意取用。这就如同颜真卿写的《祭侄稿》,虽不计工拙,但无意尤佳,虽圈点涂改随处可见,而章法自然天成,乃全赖平日里扎实功力的自然流露,故字字合法度,笔笔有出处。

所谓看似无法,系指对局外人而言,而不是指书法家本身。所谓“无法之法”,实际上是书法作品达到最高境界的表现,是指书法家已经不再将技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要素来限制自己,而是将它作为表现自己心力而随心所欲地挥洒。而这种挥洒能够不露任何痕迹,才是艺术家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即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技法。

只有将法度熟稔于心,达到“作字要手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的状态,方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罗杨

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中国传统文化速读丛书》《警世格言.传统文化名言》《中国历代帝王陵》《守望乡愁》《守望中国节》《守望古村落》《罗杨书法作品集》《罗杨摄影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