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字蕴含无穷的魅力,多一个字或是少一个字便能读出截然相反的意思,即便是同样的几个字,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也不尽相同。若是说这个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强大,那么非中国文字莫属。文字有如子弹,神枪手一颗子弹可以消灭一个敌人;文字有如剑刃,高手剑客可以封喉。

在中古历史上,一些伪君子为了歌功颂德,往往会立碑树传。比如,广东新会县有座大山名崖山,山上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有一行显眼的大字:“张弘范灭宋朝于此”。说起崖山,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这个地方在南宋末年时曾上演了一幕悲惨大剧。

南宋末年,蒙古大军南下,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携幼帝宋端宗一行逃到崖山,准备做最后一搏。降元之将张鸿范率军追赶至崖山,与宋军交战,最终陆秀夫背着幼帝跳入大海,赵宋王朝宣告灭亡。为了纪念这一不世之功,张弘范在崖山悬崖之上,刻下了这一行大字以示永垂不朽。

张弘范本是汉人,却为汉贼,亏得他得意洋洋。在其后的百余年时间中,这行铭耻辱的大字一直刻在山崖之上,警醒着后人。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明宣宗时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陈献章见了以后,便手写一个“宋”字让石匠刻在大石之上,变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平常一个字,本身并无褒贬色彩,但放在此处却铿锵有力,具备摄人心魂的力量。张弘范的“丰功伟绩”真的全被这个字给彻底抹杀了。所谓“奇勋伟烈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奸。”要是没加上这个“宋”字,张就好比在封神榜上,而加了“宋”字以后,就被牢牢地钉在耻辱柱上了。

同样也是一个字,让明末清初的文人领袖钱谦益被世人唾骂。钱谦益作为两朝文坛领袖,却被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如此评价:“年轻是浪子,中年是热中的政客,晚年是投满的汉奸;居乡是土豪劣绅,在朝是贪官污吏。”就这么一个人,却自戴高帽,在其门楣上大书:“皇恩似海,臣节如山。”

后人对此深不以为然,于是便有人在上下句中各加了一个字:“皇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矣”和“乎”在中国文字中本是虚字,并无多大意思,可用在钱谦益这个门联上,却显示出了极大的杀伤力,一字之差,让钱谦益的形象轰然倒地。

自古以来,文人手中的那支笔可兴邦也可丧邦,对于封建官僚来说,文人们无法与之抗争之时,便会拿出致命武器与之对抗。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在全国各地的衙门上亲题了一副对联,曰:“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正是有了这副对联,让官员们每天上班都触目惊心,好像是一个咒语一般,天天念着。可是时间一久,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尸位素餐的官员们俸禄照拿,活却不干,百姓越来越苦,他们却越捞越多。手上有了民脂民膏,欺负了上天又能奈我何?

为了表示不满,有人便在这四句话上加了一些料,改为:“尔俸尔禄,只是不足;民脂民膏,谁吃谁肥;下民易虐,来的便着;上天难欺,他又怎样?”

晚清时期,贪官遍地,可就有人拿着银子又想邀清名。在各地的府、州、县衙门中都写下了:“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可实际上却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你钱多理就多,你钱少理就少。久而久之,人们便对这句话进行了深加工。所谓“爱民若子”,就是“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所谓的“执法如山”,就是“钱山靠山其为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