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惬意的午后,品一壶好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中国十大名茶中来自安徽地产的就占其四——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而这四大名茶中有三个都来自皖南徽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皖南徽州的气候、光照、水分、土壤等独特的条件,格外适合茶树生长。清明时分,在烟雨袅袅的大山岭头,黄山茶农们开始满怀希望的采摘下第一片茶树上的嫩芽。散落在山边的村庄,每天进进出出的鲜茶篓子,给春日的黄山带来了勃勃生机。收茶点门前排起长队,一篓篓新鲜的茶树叶子被倒进大笸箩里。杜飞是地地道道的黄山茶农:“黄山毛峰,两刀一枪,从种植到采摘再到炒制,都是要费功夫的。就像采茶,我们相当熟练的,一天顶多采三斤叶子,折合干茶不过半斤多一点。”每年清明节是黄山各大茶园统一开园的日子,但其实在这之前的四五天里,茶树生长的第一拨嫩叶,已经被装进了茶农的背篓,这是制作顶级黄山毛峰的原料。

“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黄山茶在四百多年前就相当著名,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黄山志》里也有这样的描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段腭,谓之黄山云雾茶。黄山云雾茶就是黄山毛峰的祖宗。黄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歙县有位名叫谢正安的茶商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让徽茶能在众多名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着手研制新茶。好茶源于好原料,谢正安带领家人在黄山诸峰附近的漕溪充头源,垦殖一片良种茶园。这里山高林密,土壤肥沃,日光漫射,气温清凉,终年云雾缭绕,所产茶叶具有极佳的天然品质。每到清明前后,谢正安就亲自率人采选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身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世俗对于黄山毛峰的评价大多停留在它的形、色、味、价格等方面,但对于徽州这片土地来说,这是它的灵气所在;对于徽州人来说,这是他们的文化符号。品茶,不仅是茶,更是百味人生。安徽人家徽菜、徽茶、徽文化,闲暇之时,不如泡一壶毛峰,品一品这经过数次磨炼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