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平时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引爆它的诱因,没有它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K歌飙高音、便秘蹲厕所、用力生娃、搬重物、考试前紧张、工作忙很焦虑、不小心摔倒。关键是,引爆它之后,有可能让人在十几分钟内一命呼呜。

7月23日凌晨零点30分,53岁的田大妈就是因为睡觉之前洗了个澡,不小心摔倒之后,把它引爆了。其实,和很多人一样,睡前洗澡,是她多年的生活作息。但这一次摔倒后,她突然感觉到“剧烈头痛”,并随即出现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幸好,田大妈没有出现意识昏迷,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告诉了家人,家人立即把她送到附近医院就诊。经头颅CT检查发现,田大妈左侧颈动脉池蛛网膜下腔出血。

“而导致田大妈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罪魁祸首,就是脑动脉瘤破裂。”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副主任孙玉明介绍,脑动脉瘤是一种善于伪装的疾病,破裂之前,可能没有任何征兆。它最可怕的地方是随时可能会在某一个瞬间,因为一个不起眼的诱因破裂,破裂之后,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有生命危险,三分之一的患者经抢救后有较好预后,三分之一的患者虽然抢救,但效果并不好,可能会终生残疾甚至死亡。

大脑发出求救信号被忽略

田大妈在家附近的宾馆做保洁,平素身体健康,生活作息规律,也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如果不是这次因为意外摔倒,很难发现大脑隐藏这么一颗“不定时炸弹”。田大妈的爱人表示,“我们也是第一次听说脑动脉瘤,还以为是脑肿瘤。”

脑动脉瘤和脑肿瘤不是一回儿事。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副主任医师王泷解释,通俗的讲,脑动脉瘤就因为大脑动脉血管壁,在血流冲击下鼓出一个泡,泡看起来和肿瘤的形态相似,被称之为“脑动脉瘤”,属于血管性的病变。

脑动脉瘤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也有两者并存的情况。先天性因素是指患者大脑血管壁本身有发育问题,一般都有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外伤、感染、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其中外伤是最常见的。“从田大妈的影像资料来看,她更倾向于先天性因素。”

其实,田大妈的脑动脉瘤破裂之前,大脑是有发出求救信号。田大妈爱人表示,“她平时经常失眠,老是半宿半宿的不睡,当时我们因为是年纪大,觉少的缘故,就没有在意。”

“脑动脉瘤未破裂前通常不会引起症状或症状较轻,如果瘤子比较大压迫到神经、脑组织,会引起相应的症状,比如头痛、单侧脸麻木、看东西出现重影或看不清。”孙玉明主任说,如果出现头痛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

三博专家紧急拆弹护平安

需要注意的是,脑动脉瘤破裂后,救治虽然没有时间窗,但最好立即到医院就医,因为其发病后到求治时的时间间隔直接决定治疗效果。在医生推荐下,7月23日凌晨6点,田大妈家人立即带她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据王泷医生介绍,脑动脉瘤治疗通常有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两种方式。开颅夹闭就是将大脑内的动脉瘤的根部用动脉瘤夹夹住,让瘤体失去血供,从而根治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是在大脑动脉瘤瘤体内放置弹簧圈,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破裂风险。

从影像资料可以看出,田大妈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可见瘤样凸起,约9*8mm,属于中型动脉瘤。鉴于瘤体已经破裂,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尽快手术治疗。术中如何在保护神经和脑组织的情况下,尽快清除血肿,剥离动脉,并找出给瘤体供血的血管进行快速阻断,是手术难点。

7月24日,在石祥恩教授的指导下,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三病区孙玉明主任为田大妈实施了“左侧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成功的用动脉瘤夹紧靠动脉瘤根部将动脉瘤夹闭,并消除了根部子瘤样突起。日前,田大妈已经康复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动脉瘤是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7%,40%的病例都是致命的,并可发生任何年龄段,40~60岁为发病高峰,其中,女性发病率更高,是男性的1.6倍。孙玉明主任提醒,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该进行CT或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检查,进行筛查,如果发现有脑动脉瘤,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脑动脉瘤大小评估破裂风险,再确定治疗方案。

来源:光明网